另一好处是减少每轮销售活动之间的需求重叠。这是因为当局是在抽签结果公布后四周,才逐步邀请申购者预定单位,这个过程需时数月,取决于单位量和订购率。
去年的四轮活动落在2月、5月、10月和12月。李智陞说,由于四轮活动时间相近,购屋者可能在上一轮活动已拿到排队号码,但还没来得及选房,下一轮活动就来了,让他们不知如何是好。
李智陞强调,销售活动调整为一年三轮,能减少但不能完全消除需求重叠的现象。这是因为单位量庞大,人们一一前来挑选心仪单位,需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来做这个重大决定。
今年预计推出1万9600个预购组屋单位
当局今年的目标是在全岛推出1万9600个预购组屋单位,高于冠病疫情前的每年1万6000至1万7000个单位。李智陞说,10月销售活动将推出全年最多单位,新的组屋分类框架也会从这轮活动起实施。
在新框架下,新组屋将分为标准、优选和黄金地段组屋。地段越好,买屋津贴越高,确保人们负担得起,但转售限制也更严格。
针对有分析指未来可能划为优选和黄金地段的区域,房价可能或已经攀升,李智陞说:“我想,包括我们在内的评论员都知道这是个复杂的系统,没有人能够非常确定它的影响。”
他认为,现有组屋和新框架下的组屋之间,两者的相互作用不会那么显而易见,最终还是取决于人们的喜好、需求和预算。无论如何,新框架首批组屋要在15年后才进入转售市场。
今年推出的预购组屋中,逾2800个是等候期少于三年的等候时间较短组屋(Shorter Waiting Time flats),占新组屋供应量的14%。
李智陞:首购族申购率趋稳
提早推出更多等候期较短单位
之所以能提供较短等候期,是因这类组屋在推出前就已开始建造。当局自2018年以来提供等候时间较短组屋,但这类组屋在疫情期间不得不提前推出以满足需求。
李智陞原先宣布从2025年起,每年推出2000至3000个等候时间较短组屋,如今提前一年落实,他解释是因首次购屋者申购率已大体稳定。
“如果申购率很高,像过去几年那样,就无法做到这点,因为必须推出单位来满足需求。如果需求趋于稳定,项目足以满足需求,你就有信心建造新项目,而不必在同年推出销售。”
去年,所有屋型的首次购屋者申购率是1.9,低于疫情前水平。2019年,所有屋型的首次购屋者申购率达到3.7。
至于是否仍每年推出2000至3000个等候时间较短组屋,李智陞说这取决于需求。但他重申去年2月在国会的公共住屋辩论中所说,今年起,视土地供应和住屋需求而定,重新调整组屋整体供应,等候时间较短组屋将在新组屋供应中占更大比例。
建屋局去年和前年各推出约2万3000个预购组屋单位。针对今年为何减少,李智陞解释,当局过去三年已提前推出很多单位,而首次购屋者申购率放缓,反映需求得到满足。
当局将按疫情期间所承诺的,在2021年至2025年推出10万个单位。截至去年底,已推出了超过一半,或逾6万3000个单位,其余3万7000个单位也将如期推出。
去年组屋转售价涨幅趋缓
百万组屋交易量增加
非官方预估数据显示,组屋转售价增幅趋缓,去年全年估计上涨5.8%,比2022年的8.8%少三个百分点,不过高于建屋发展局早前预估的4.8%。有分析师预测,今年全年的涨幅将介于3%至5%。
根据房地产网站99.co和新加坡房地产联合交易网(SRX)1月8日发布的预估数据,去年12月转售组屋的整体价格比前一个月份上扬0.6%。所有房型的售价环比均上涨,三房式组屋略起0.1%,四房式起1%,五房式起0.5%,公寓式组屋起0.2%。
上个月共有2006个组屋单位转手,同比减少10.5%,环比下滑6.2%。转售组屋中,61.8%属非成熟区,38.2%属成熟地区。四房式单位占多数,达44.6%,其余依次是三房式(25.9%)、五房式(23.5%),以及公寓式(6%)。
去年组屋转售量达2万5877个,比2022年的2万6807个少约3.5%;百万组屋交易共有469个,比2022年的370增加约27%。
根据预估数据,去年12月的转售组屋中,百万组屋有48个,环比增加三个。转售价最高的是广东民路一个五房式组屋,卖价142万元。非成熟组屋区转售价最高的是兀兰81街一个公寓式组屋单位,售价103万8000元。
橙易产业研究与咨询部副总裁孙燕清说,今年的组屋转售价预计会继续小幅上涨,涨幅介于约3%至5%。总交易量将保持稳定,转售单位预计介于2万6000个至2万8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