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即將交棒,新加坡未來會有哪些變化?

2024-04-16

李顯龍5月15日交棒,已成定局。新聞一出,許多讀者提出了各種疑問。

我們現在就來解答這些疑問。

一、黃循財的新內閣會有什麼變動?

剛剛,黃循財宣布,在他接任總理之後,將委任李顯龍為國務資政。

為了做好新老交接,新內閣不會有大變動,包括目前的國務資政張志賢會保留原職。不過,新內閣會出現一些小調整,包括委任一些后座議員為政務部長或次長,以及擢升一些現有的政務部長和次長。

黃循財說,在下一屆大選之後,他才會對內閣進行較大的改組。

二、72歲並不老,為何要引退?

許多讀者說,72歲並不老,拜登81歲還在尋求連任,普京與李顯龍同齡,不還剛剛獲得了六年任期嗎?遠的不說,近在咫尺的馬來西亞,2018年馬哈迪重新上台當首相時已經93歲。為什麼李顯龍就不行?

李顯龍自己說過,新加坡不應該有個超過70歲的總理(PM,Prime Minister),因為領導新加坡這個小國,需要有充沛的精力,而且需要能夠與年輕選民產生共鳴。因此,新加坡PM必須是個春秋鼎盛的壯年人。

三、為何70歲時不交棒?

既然如此,李顯龍為何一直干到今年,72歲了,才來交棒?

這是因為在他68歲那年,全球爆發「口罩」疫情,生靈塗炭,經濟停滯甚至倒退,生計受到嚴重影響,人們面對裁員、失業、公司倒閉的實實在在的風險。李顯龍將之形容為「我們這一代人的考驗」。

由於這個考驗過於嚴峻,李顯龍決定,在大家安全渡過這個考驗之後,才進行交班。

四、為何決定此時交棒?

新加坡下一屆大選不得晚於2025年11月。一般來說,很少拖到那麼晚。即便是明年11月大選,從現在算起也不過一年半時間。如果現在不交棒,那麼,留給黃循財準備大選的時間就不多。

同時,國際局勢越來越不穩定,越來越複雜。如果局勢進一步惡化,嚴重影響到新加坡的經濟和民生,對執政黨並非好事。因此,及時交棒,及時讓黃循財做好大選準備,應該是李顯龍決定交棒時機的主要因素。

五、交棒之後,李顯龍會當「太上皇」嗎?

有些讀者可能宮廷劇看多了,一上來就說,李顯龍不過換個名義,整個「太上皇」噹噹,他是乾隆,黃循財是嘉慶,其實掌權的還是老爺子,日常的那些煩心事你去打理,大事還得我說了算。

也有讀者說,李顯龍把象徵政權的總理位子讓出去,但是象徵黨權的黨秘書長(一把手)位子不讓。這個位子只要還在自己手中,黃循財什麼時候不聽話,自己隨時可以將他開除出黨;按新加坡法律,丟失當即就丟了國會議席,丟失國會議席就沒有擔任總理的資格,因此,只要李顯龍不把黨權交出來,就等於是幕後大boss。

理論上確實如此,一點毛病也沒有。

但,現實生活中呢?有必要搞得真麼宮廷嗎?

我可以打賭,今年年底黨代會,李顯龍就會把黨秘書長的位子讓出去,由黃循財接任,屆時,李顯龍完成政府首腦、執政府一把手的「雙裸退」。

這裡插兩個花絮。話說當年吳作棟接了總理位子之後,第一次主持內閣會議,李光耀開口說話,直呼其名「Chok Tong」,然後大家都笑了。因為李光耀忘了吳作棟已接任,於是馬上改口稱「PM」。

還有一事。有一天,吳作棟要找李光耀談事。出於對老領導的尊重,他決定自己走過去老李辦公室找他,但被老李制止了。老李說,不可以,你是總理,你有事找我,應該是我去你辦公室,不能讓你過來。於是老吳待在辦公室,老李走過去找他。

這兩個花絮都是真人真事,寫在回憶錄里。說明這些領導人都尊重體制,總理就是一把手,資政就是顧問的角色,沒有必要搞「太上皇「那一套。

六、什麼時候大選?

按新加坡法律,何時召開大選是PM的權利。

5月15日黃循財接班之後,由他決定什麼時候大選。

一般判斷,大選不會早於在今年八月底的國慶群眾大會。最早的窗口應該是在九、十月;但更有可能是在明年三月,屆時黃循財已接過PAP秘書長職務,而且擔任總理已近一整年,同時,明年二月底推出「大選年財政預算案」,大概是個比較合適的時機。

七、黃循財接棒之後,新加坡的內政和外交會有什麼變化?

記得2023年10月公布的、長達180頁的「共創共同的未來」(Building Our Shared Future)報告嗎?

「新加坡攜手前進」報告正是黃循財為首的第四代領導班子集合了20萬新加坡人的共識,反映了新加坡人的集體志向和對未來的共同願景。

為了確保廣大中等階層和他們子女的生活不斷改善,社會最弱勢群體繼續得到照顧,打造一個機遇處處、公平包容、欣欣向榮,以及堅韌團結的新加坡,「共創共同的未來」報告勾勒了七大轉變:

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經濟開放,努力提高生產力,推動創新前沿,減少不平等,為所有人提供機會,保持新加坡社會強大和團結,將是黃循財政府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在外交上,無論誰當PM,新加坡的外交原則、路線、政策不會有大的改變。因此,在黃循財接班之後,我們仍會見到一個崇尚規則、講究國際法、尋求本區域和平穩定、致力多元開放和對外交流的新加坡。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八、新加坡的四任PM,各自的政治職務變化是怎樣的?

新加坡的四任PM——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黃循財的政治生涯有相當大的差異。

李光耀是律師出身,1954年,他31歲時成立人民行動黨;1955年以反對黨議員身份進入議會。1959年,他36歲的時候,贏得大選,成為總理。之後,李光耀擔任新加坡總理凡31年,直到1990年交棒給吳作棟。

吳作棟是公務員出身,後來以公務員身份借調到海皇輪船公司擔任董事經理。1976年,吳作棟35歲的時候,贏得大選,成為國會議員,並受委為高級政務部長(相當於高級副部長)。1981年,升任部長。四年後,1985年,升任副總理。又五年後,1990年,49歲的吳作棟接過李光耀的棒子,成為總理。

李顯龍是軍官出身,一路升至副總參謀長,相當於現在的軍隊二把手。1984年,32歲的李顯龍贏得大選,成為國會議員,並受委為政務部長。1985年,受委為代部長;翌年升任正部長。1990年吳作棟接班之後,升李顯龍為副總理。李顯龍當了14年副總理,他自嘲是「全世界任期最長的副總理」。2004年,接過吳作棟的棒子,成為新加坡第三代總理。

黃循財是公務員出身,第二代移民,父親從海南文昌移民到新加坡。1997年,他在貿易工業部擔任經濟師,2002年調往財政部,2004年調往衛生部,擔任衛生財政司司長。2005年,調任總理公署,擔任李顯龍首席私人秘書。2008年,調任能源市場管理局擔任局長。2011年參加大選,成為國會議員,並受委為政務部長。三年後,2014年,升任部長。2022年,升任副總理。2024年5月15日,若無意外,將接過李顯龍的棒子,成為新加坡第四代PM。

從李顯龍到黃循財,可以看出兩人最大的不同:

⦁ 李顯龍從少兒時期就跟李光耀上山下鄉,走訪選民,接觸政治;在劍橋念書時,導師認為他有成為一流數學家的潛質,想留他,但他說自己要回國服務;黃循財則不同,從小在普通人家長大,沒有政治抱負

⦁ 李顯龍從小接受華文教育,精通英文、華文、馬來文;黃循財從小接受英文教育,而且家裡沒有講華語的環境,他華文不行,正在努力學習

⦁ 李顯龍從政務部長到總理,花了20年時間,其中14年是副總理,而且是主持工作的副總理,只差沒有「常務」二字;黃循財從政務部長到總理,花了13年時間,其中只有兩年是副總理;換句話說,黃循財不像李顯龍,他在副總理任上「學習」的時間很短。

九、黃循財熟悉中國嗎?對中國是什麼態度?

在黃循財的大部分職業和政治生涯中,原本跟中國的接觸不多。但是,擔任部長之後,跟中國的接觸開始多了起來,包括在2019年8月受委為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會的新方聯合主席,並於去年5月、12月兩次以副總理身份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同時,2023年,黃循財受委為JCBC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的新方主席。JCBC 機制創立於2004年,是新中兩國最高層級的年度雙邊合作機制,在兩國輪流召開會議,評估雙方的務實合作,確定未來合作方向。

2004年JCBC成立時,時任副總理的李顯龍是新方首任主席,之後,把JCBC新方主席交棒副總理黃根成,再之後分別是張志賢、王瑞傑、黃循財。

在黃循財擔任總理之後,肯定也得把JCBC棒子交出去,並且必須交給副總理。我判斷,應該就是交給新一屆內閣的新任副總理,要嘛王乙康,要嘛陳振聲,也有可能是尚穆根。

十、李家第三代會「隔代執政」嗎?

傳說中的「李家坡」不再「姓李」了,有些讀者有點兒不太習慣了,紛紛問「李家第三代肯定躲在什麼地方,過幾天就冒出來執政了」。

有人舉例說,李顯揚兒子李繩武,是哈佛副教授,知名的經濟學家,學術上有成就,而且口才好,人又帥,怎麼不可能當總理?將來他當了總理,李家不就又隔代執政了嗎?李光耀和李顯龍之間隔了個吳作棟,李顯龍和李繩武之間又隔了個黃循財,妥妥的。

我說,還是宮廷劇看多了。這種情節,表面上看沒有可能,實際上沒有可能。

無論是李顯龍一支,或李顯揚一支,李家第三代至今沒有出現願意從政並有能力從政的人。

即便是李繩武,目前也沒有聽說他有任何想法。

即便退一萬步說,假定他有想法,首先,他2016年哈佛大學博士畢業之後,從31歲那年起,一直留校執教。如果從本科一年級算起,他已經20年沒有在新加坡生活,已經是他的半輩子了。

可以想像,從大學到工作,半輩子沒有在新加坡生活、工作的,如果有一天忽然回到新加坡參加政治,說要代表你,這種勝算有多大?

其次,即便他成功當選國會議員,但那也只是一個議席而已;除非他能得到多數國會議員的支持,才有可能出任總理。那麼我們就要問,目前新加坡的這些政黨,包括PAP,有多少是會支持他當總理的?

如果沒有,那麼,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組成政黨,迅速地發展壯大,不但把其他反對黨搞下去,也把PAP搞下去,那麼才有可能掌握國會當中的多數議席,自己才能擔任總理。

這種情節,有可能發生嗎?

有,但是只有在非常時期、動盪年代,出現個出類拔萃的政治領袖,才有可能做得到,例如李光耀當年所處的50年代。

現在不是那個年代。在可預見的將來,不太可能回到那個年代。

因此,「李家第三代隔代執政」,基本屬於宮廷劇。

ABC丨編輯

AK丨編審

網絡資料整理丨來源

網絡資料整理丨圖源


相关文章

  • 【GE2025】李顯龍:外國人煽動種族宗教情緒 觸犯新加坡兩大禁忌
  • 「人在做,天在看!」 蔡厝港租用園地屢遭盜竊,居民無奈立牌警示
  • 揪心 20 分鐘!五歲女童困共享汽車內嚎哭,民防緊急撬門救援
  • 【GE2025】黃循財:顏金勇是「攻堅隊長」
  • 新加坡中小學華文競賽引入AI,從出題到評分實現全流程智能化
  • 李顯龍:全球貿易若繼續動盪,世界將進入二戰以來最危險紀元
  •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 新加坡選民陷入兩難:要保住副總理?還是保住反對黨?
  • 新加坡中央商務區再添新成員,這個創新空間正式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