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
創業:1976年
行業:酒類零售兼手機
員工:5人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這是45年來經歷各行各業起落、看著周圍店鋪開開關關的物換星移,卻依然屹立不倒,繼續成為組屋鄰里商店閃亮一顆星的最佳詮釋。
套用豐友公司(Hong & Friends Trading)老闆劉子福(57歲)的話,他的「酒」店是丹戎巴葛坊的小地標,「我是丹戎巴葛坊賣『酒』的小店,哈哈!」
風趣的劉子福雖然沒有飽讀詩書,卻深明小生意生存之道,懂得靈活面對各種經營挑戰,觀察顧客群的喜好;他果敢地踏出舒適圈,從不熟悉做到欣欣向榮,打破鄰里零售商店是沒落黃昏行業的觀念。
繼承父布莊 量身製衣
丹戎巴葛坊的店鋪原是劉子福父親的布莊;70年代衣服布料生意欣欣向榮,養活了一家16口。劉子福與妻子翁金燕繼承店鋪後,裁得一手好衣的翁金燕開始為顧客量身定製衣服。
上世紀80年代,本地海事造船業蓬勃發展,看到許多船員和工友對工作制服的需求,劉子福加大力度,售賣各類工作服和褲襪等。然而,隨著造船業漸漸沒落,工作服銷量也不復當年。
千禧年棄服裝業開網吧
進入千禧年,網際網路越來越盛行,網吧成了時尚。劉子福看準市場和時機,斷然捨棄熟悉的服裝業,換成從未涉足的24小時網吧,「當時我自己也不太懂得電腦網絡,後來才慢慢摸熟。」結果證明,他敏銳的商業嗅覺是對的,豐友公司成功轉型,生意再度往上揚。
手機成新寵網吧失光輝
好景不常,iPhone 3問世後不久,網吧失去昔日光輝,手機成了新寵,「人手一個智慧型手機,誰還上網吧?我只好改做手機。」直到今天,店鋪還兼做手機維修、售賣電話卡等。
附近上班族多萌洗衣服務新點子
由於手機生意占地不大,附近金融商業區的上班族讓他萌生新的生意點子——洗衣服務,「我看到有這方面的顧客群,就嘗試去做,也沒考慮太多。」就這樣,豐友公司又迎來了新角色。
小小冠狀病毒,對市中心的組屋商店是大大的打擊。疫情暴發乃至居家辦公,洗衣店生意直線下滑,營業額少了九成,儘管至今還保留洗衣服務,但已今非昔比。
「洗衣服務不太可能改以網上生意,因為大家居家辦公,長袖長褲少穿了,對乾洗或洗燙衣物的需求自然減少。」
多元薄利多銷賣酒營業額竟比疫前佳
這時,劉子福再次發揮不倒翁的堅韌精神,憑著每天與顧客接觸、熟悉客戶消費走向的經驗,發掘自身優勢,增加原本就售賣的酒類種類,以產品多元、薄利多銷的方式,與財力雄厚的大型超市和網店競爭。
沒想到,豐友「酒」店去年的營業額,竟因此比疫情前還理想。
「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可能是我的酒類價錢比網購還便宜吧,所以能吸引很多顧客,我們的利潤雖然低,但貨品周轉快。現在產品信息非常透明,顧客看了我的售價,上網查找做比較,也知道我的價格最優惠。」
共創新程,越戰越勇,劉子福處之泰然地說:「做生意要隨時代創新求變,遇到瓶頸就要改變。接下來,我準備引進更多紅酒。」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