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女谈判官回忆,新美自贸协定的口香糖趣闻

2024-05-06     月曦     6166

有人形容拉各斯像印度的孟买。在梁锦慧记忆中,在那里生活的三年是最丰富多彩的一段日子。“我很快就发现,那里很多人有一份正职,还有很多份副业。我总是开玩笑说,共享经济是在非洲发明的。”

“我有个朋友去度假,当他回来时,发现一大群人坐在他家花园看足球比赛。原来是他家佣人把电视移到花园,向每个要看球赛的人收费。这是多么有创意的做法!”

学会幽默看待不同生活

新加坡女谈判官回忆,新美自贸协定的口香糖趣闻

梁锦慧坦言,两年多前搬到瑞士日内瓦接任世界经济论坛(WEF)自然与气候中心主任一职,是命运之神的眷顾,也是因为她认为应付自然和气候危机别具意义。(林明顺摄)

在尼日利亚,梁锦慧学到了用幽默看待不同人的生活。因为当地的交通当时还不完善。“尼日利亚人经常说:‘Inshallah’,意思是妥靠真主的意愿。例如,如果我们约定明天某个时间和地点见面,他们的回答通常是:‘Inshallah’,希望能见面,但不保证。”

尼日利亚人的幽默让梁锦慧印象深刻,他们的韧性,更让她明白自己有多幸运。

“我在当地的司机每天花四个小时来上班。从他们身上,我学会对生活中非常简单的事物心存感激,也学着对身边的人有更多理解和耐心。我的司机用他微薄的收入养活一家10口,我对他充满了敬意。”

见证新美自贸谈判启动和完成

加入麦肯锡之前,梁锦慧曾是公务员,在总理公署情境规划办公室、财政部和贸工部任职,也曾是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的高级谈判员。

今年是新美自贸协定生效20周年,这是美国与亚太地区国家签署的第一份自贸协定,也依然是美国与东盟伙伴国签署的唯一一份自贸协定。

2000年11月,时任总理吴作栋出席在文莱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计划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建议两国开启自贸协定谈判。吴作栋提议深夜打一场高尔夫球,酷爱这项运动的克林顿欣然接受。

随团出席峰会的梁锦慧还记得,那一晚暴风雨横扫文莱。“当时雷雨交加,我们都很紧张,不知道这场球能否进行。所幸暴风雨过去,克林顿总统可能还在适应时差,所以那场深夜的高尔夫球一直持续到凌晨。结束后,两人坐下来喝咖啡,吴作栋提出谈判建议,克林顿同意。”

“我们捉紧时间隔天就对外发布消息,以免美方反悔。我们以为会在克林顿卸任前完成谈判,所有人都准备好要到华盛顿驻扎一个月。很显然那是不可能的,整个谈判经历了两届政府,花了两年才完成。”

当时新加坡起草了一份关于启动自贸谈判的新闻稿,吴作栋交给克林顿过目,克林顿亲笔修改了部分内容。由于时间久远,梁锦慧不记得修改细节,但她保留了这份草稿,并将之交给外交部,现存于外交部档案馆。

梁锦慧回想谈判过程说:“美国同意与新加坡启动谈判,对我们而言是巨大的胜利。美国在1990年代与墨西哥和加拿大缔结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之后,再没有就任何自贸协定进行过谈判,因为自由贸易成了非常争议的课题。”

美国商业代表才是谈判高手

在两年谈判里,梁锦慧主要与代表商界利益的游说团体交手。“整个过程使我更加尊重美国企业,他们对于哪些领域要获得更多市场准入,是非常一致和清晰的。”

在谈判过程中,其中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口香糖,美国制造商箭牌(Wrigley)要求新加坡解禁。新加坡不允许贩售和制造口香糖,箭牌是最大口香糖制造商之一,自然希望取消禁令。

“这个问题不断在整个谈判过程、甚至在国会听证期间被提出。我们花了很多功夫解释为什么新加坡禁止口香糖。最后我们让步,允许药局售卖具医疗作用的口香糖。我们采取的立场,既考虑到游说团体的需求,也保护了新加坡的利益。”

曾撰文记录谈判经验的梁锦慧忆述,她有一次被要求评价和比较美国和新加坡官员的谈判技巧。“我的回答是,最好的谈判者既不是美国官员,也不是新加坡官员,是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商业代表!”

迎战气候危机 杜绝失败主义

除了见证历史,梁锦慧的公务员生涯也是多姿多彩。

考获奖学金远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和毕业后,她首先加入了总理公署情境规划办公室,参与研究世界未来的趋势,为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境设想应对措施,以加强新加坡的经济。

曾借调到新航学习采购飞机

接着,她被借调到新加坡航空公司(SIA)的市场规划部门,学习如何规划采购飞机、飞行路线和飞行班次等。

据梁锦慧所知,她是首名被借调到私人企业的初级公务员。“大多数人不会认为,公务员须有开创精神。但事实上,我在政府部门的经验,让我拓展了不少新的思路。”

借调到新航一年多,为梁锦慧日后决定到史丹福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埋下种子。离开商学院,加入咨询行业,有机会考察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企业,激发了她更大胆的开创精神。

每10年职业生涯大转弯

按梁锦慧粗略划分,她几乎每10年就有一次职涯大转弯。首10年在政府部门度过,第二个10年大部分在海外生活,第三个10年在淡马锡。进入第四个10年的现阶段,加入了国际非政府组织。

“每一次面对不同的挑战,我发现自己在成长、也更了解自己。我们都有未曾发现的潜力,与其草草下定论不具备哪些能力,不如先接受考验,也许我们都有隐藏的天赋。”

例如,她目前的工作有很多公开演讲,那不是她原本擅长的,但现在她借着条列式重点,临场发挥,已不需要完整讲稿。

梁锦慧的伴侣原本在新加坡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任教,后来陪着她远赴欧洲,转到法国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的院校。

谈到应付气候危机,梁锦慧认为,大部分人都理解“为什么”,更迫切的是“怎么做”。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