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VS上海,生活成本全面對比

2024-06-11

上海和新加坡作為亞洲的兩大經濟中心,各有其獨特的生活成本結構。基於2024年5月的Numbeo數據,本文詳細對比了上海與新加坡在家庭和個人月均消費、房租、餐飲和交通等方面的生活成本。

家庭和個人月均消費(不含房租)

上海

四口之家的估計月消費為17,771人民幣。

單身成年人的估計月消費為4,855.6人民幣。

新加坡

四口之家的估計月消費為5,434.6新幣。(約29183.8人民幣)

單身成年人的估計月消費為1,502.4新幣。(約8067.9人民幣)

新加坡的家庭和個人月均消費明顯高於上海,這反映了新加坡整體較高的生活標準和消費水平。

高消費水平往往與更高的生活質量和更完善的公共服務相聯繫。

薪資收入

上海

平均月凈薪資(稅後)為10,787.91人民幣。

年度固定20年的抵押貸款利率為4.72%,範圍在4.06%至5.30%之間。

新加坡

平均月凈薪資(稅後)為6,100.13新幣。(約32757.7人民幣)

年度固定20年的抵押貸款利率為3.50%,範圍在2.60%至4.75%之間。

新加坡的平均稅後凈收入是上海的3.26倍。

抵押貸款利率:新加坡的抵押貸款利率整體較低,這表明在新加坡購房的長期財務負擔可能相對較輕。

房租

上海

市中心一居室月租約為5,000至10,000人民幣。

市中心以外一居室月租約為3,000至5,000人民幣。

市中心三居室月租約為15,000至35,000人民幣。

然後再來看看上海的房價,市中心每平方米則要價120,091.41人民幣,是真貴啊!是不是已經感覺到錢包在抽搐了?

新加坡

市中心一居室月租約為2,300至5,500新幣。(約12300至29500人民幣)

市中心以外一居室月租約為1,800至4,000新幣。(約9600至21500人民幣)

市中心三居室月租約為4,800至10,500新幣。(約25800至56400人民幣)

別著急,新加坡更貴,上海市中心的房價約是新加坡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新加坡的房租和房價都普遍高於上海,無論是市中心還是市中心以外的區域。

這部分反映了新加坡相對較小的國土面積和高人口密度所帶來的住房壓力。這對選擇在這些城市工作或居住的人有重要影響。

餐飲

上海

便宜餐館的一頓餐費約為30人民幣。

中檔餐館兩人三道菜餐費約為200至350人民幣。

生活必需品如乳製品、啤酒等在上海的價格也較為合理。

新加坡

便宜餐館的一頓餐費約為6至30新幣。(約32至160人民幣)

中檔餐館兩人三道菜餐費約為60至150新幣。(約320至800人民幣)

新加坡的啤酒價格尤為顯著,遠高於上海,這部分是由於高稅收和進口成本。

餐飲成本在新加坡也普遍高於上海,儘管兩地都提供了豐富的餐飲選擇。

新加坡的餐飲市場多樣化,滿足了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需求,但物價水平較高。

交通

上海

單程公交票價約為3至5人民幣。

計程車起步價約為14至18人民幣。

新加坡

單程公交票價約為1.48至2.50新幣。(約8至13.5人民幣)

計程車起步價約為3.70至6.00新幣。(約20至32人民幣)

交通成本在兩地相對接近,但新加坡的公共運輸系統更為便捷和高效,提供了多種低成本的公共運輸選項,這對於經常需要通勤的居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優勢。

上海費用分配

新加坡的平均稅後月收入是上海的3.26倍。當我們深入比較兩地的生活成本時,新加坡在多個方面均顯著高於上海:

不包括租金的消費價格,新加坡比上海高出96.9%;

包含租金的消費者價格,新加坡比上海高出114.8%;

新加坡費用分配

住宅租金,新加坡比上海高出142.3%;

餐廳消費,新加坡比上海高出107.4%;

雜貨價格,新加坡比上海高出67.1%;

本地物價整體,新加坡比上海高出52.0%。

生活成本指數排名

換句話說,如果您在上海的月家庭生活成本為26,000元人民幣,為了在新加坡保持相同的生活標準,您需要支出大約55,841元人民幣。

兩地在生活質量、健康保障、安全等方面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如果是你,想在那個城市生活呢?

以上圖片均來自於Numbeo


相关文章

  • 新加坡CPF新變化!提前規劃健康、退休和購房
  •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 NUS王鑫超榮獲IEEE AI 十大值得關注人物之一
  • 留學獅城不踩雷:新加坡入境物品攜帶全攻略,禁帶與必帶一鍵拿捏
  • 緊急警報!新加坡骨熱痛病例激增!你的保險能賠嗎?
  • EP到期,是否需要「稅務結清」?新加坡公司必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