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剛被馬來西亞趕出來時,全世界對於新加坡是不看好的,外界的很多聲音表示,新加坡離開了馬來西亞,連水都喝不上,靠什麼活?
外國人都認為,新加坡根本養活不了當時的200萬人口,大家一致認為,這就是一個世紀難題,新加坡根本解決不了。
但就是這樣一個資源匱乏的一個小島國,竟然成了一個全球的經濟奇蹟!因為新加坡深知,別人始終是靠不住的,只能靠自己!
01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 新加坡只是一個小紅點 沒人能救、只能自救
近日,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說:「我們永遠是一個小紅點,沒有腹地,沒有自然資源。如果我們動搖了,沒有人有義務救助我們。最終,我們必須靠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自救,決定自己的未來……無論我們有怎樣的差異,我們須團結一致,為國家和同胞做對的事。這也是為何我們能走出冠病疫情。我們需要同樣的精神——大膽思考、有遠見,開創前進的道路。」
那麼,新加坡為了自救,都做出過哪些行動呢?跟著萬事通接著往下看吧!
02 全島592萬人 飲水問題該如何解決?
關於水資源,新加坡知道自己不能完全依賴進口,萬一哪天大馬一不開心就會使新加坡水費漲價,或者直接不供水的話,新加坡的水資源就會變得匱乏。
因此,新加坡在1991年6月,與印尼達成合作,簽訂50年合作,新加坡以每平米1美元的價格向印尼獲得淡水。
新加坡也在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1974年就開始建立再生水廠。到2023年4月17日,新加坡的裕廊島海水淡化廠開幕,成為新加坡第5座海水淡化廠。
這五座淡化海水廠分別是大泉海水淡化廠、大士海水淡化廠、濱海東海水淡化廠、裕廊島海水淡化廠,樟宜海水淡化廠。
預計2060年,淡化海水系統將滿足新加坡至少30%的供水需求。
03 新加坡面積不夠大怎麼辦?
上天入地、填海造陸
都說新加坡小,還沒北京一個區大,那要如何容納這592萬人,甚至是之後的692人呢? 為此,新加坡在瘋狂地填海造陸!1965年新加坡剛剛成立時,國土面積為581.5平方千米。到2015年,50年時間裡,新加坡填海造陸面積約為140平方千米,增加了25%的國土面積。
這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享有全球最佳機場名號的樟宜機場。此項目是從1975年6月份開始的,首次填海超0.5公頃,到最終的完成。新加坡的樟宜機場一共填海造陸高達870公頃,約占樟宜機場總面積的67%。相當於整個新加坡樟宜機場面積的2/3都是填海造陸得來的。
新加坡金沙酒店與濱海灣花園,都是填海造陸的產物。一般其他國家在填海造陸獲得土地後,會在上面建造房產,獲取更好的利潤,而享譽花園城市美譽的新加坡並沒有這麼干,而是想著將其進行超前規劃,在濱海灣地區打造出占地面積101公頃的著名的濱海灣花園。
裕廊島在以前並不是一個島,而是位於新加坡裕廊以南分布的7個小島:亞逸查灣島、北塞島、梅里茂島、亞逸美寶島、沙克拉島、巴高島和西拉耶島組成,占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作為馬六甲海峽出海口的新加坡,為了發展原油加工業,新加坡決定將這7個小島通過填海造陸合併成一個大島,就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填海造陸工程。
不僅如此,新加坡還向下深挖了100米地下建造了一個地下王國
04 新加坡軍事支出超$100億, 軍隊武器裝備均為全球頂尖
新加坡在建國前有長達200多年的殖民史,這段慘痛的經歷讓新加坡痛定思痛:要想不被欺負,就必須發展軍事!
據了解,新加坡每年的平均軍事開支都超過$100億,位居東南亞國家之首。新加坡國防部2023年的預算達到近$180億,比上一財政年度高出5.6%。
因為有錢,新加坡的軍隊武器裝備均為全球頂尖裝備。在其他東南亞國家還在拼體力的時候,新加坡早已進入軍事科技化時代了。
新加坡軍事力量由陸軍、海軍和空軍三大軍種組成,其中空軍的戰鬥機、陸軍的坦克、海軍的軍艦,不僅數量龐大,而且都是全世界最頂尖的!
這樣的軍事力量,讓新加坡成為東南亞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也讓新加坡免於後顧之憂,可以放心大膽地去提升綜合實力了。
05 新加坡吸引外來精英 和本地人攜手共進
新加坡面臨著嚴重的「人荒危機」,不僅是外來人員缺少,本地人口也出現老齡化加重、出生率降低的場景。
關於這一點,新加坡又是如何做的呢?
為了讓新加坡不缺人,尤其是不缺人才,新加坡從兩個方面促進新加坡人口增長。
一是吸引外來人才。
出台新的頂級准證計劃,允許月入過$3萬的人士入境,家屬可無證進入新加坡。未達薪資標準的體育、藝術、科學和學術領域優秀候選人,也可獲得申請。
此外,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教育、經濟、軍事、國力,讓自己變得強大,來吸引人才。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二是促進本地生育。
本來新加坡的一些購買組屋、發寶寶津貼等政策就傾向於已婚人士。 有了人,才能發展新加坡,讓新加坡更興旺。
三是為新加坡本地年輕人創造更多的機會。
黃循財指出:現在的年輕人如今有更多選擇,要專注於發展自己的強項,不必與他人做比較,或硬擠入不適合自己的框框。發展才華也不是一步登天的事,須花時間培養,中間也許也會遇到挫折。
但即使遇到挫折,或者感覺到不被認同,也應繼續努力且追求卓越,抱著積極學習的態度。政府也因此投入大量資源支持人民持續學習。
總結
新加坡就是這樣靠著自己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針對此事,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