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意在新加坡開展業務的企業而言,獨到的投資眼光是非常重要的,抓住風口行業才能事半功倍,這也是出海企業必須關注的重要議題。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新加坡醫療技術產業的發展潛力,旨在為大家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支持,以便更好地應對企業出海帶來的挑戰和風險。
輻射全球的醫療器械製造產業
在全球醫療技術領域,新加坡以其高質量的產品和創新能力,確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據數據顯示,全球每10個隱形眼鏡中就有1個來自新加坡,而五分之一的心臟相關植入物也是在這個島國生產的,這些數字不僅令人印象深刻,更是新加坡在醫療技術產業專業性和競爭力的有力證明。
新加坡在質譜系統和基因晶片的生產上同樣具有全球競爭力,質譜系統在藥物開發、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檢測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基因晶片則是現代生物醫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用於基因表達分析、疾病診斷和個性化醫療。新加坡在這些關鍵技術的生產能力,不僅提升了其在醫療技術領域的地位,也為全球科研和醫療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
根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預測,到2030年,亞洲醫療技術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250億美元,這一巨大的市場潛力為新加坡醫療技術產業的持續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新加坡的醫療技術行業近年來一直保持著穩健的增長態勢。2022年,該行業的製造業產值達到了190億美元,較2021年增長了20億美元,而在2010年至2022年間,其產值更是增長了近四倍。這一成就的背後,是新加坡400多家醫療技術公司的辛勤耕耘,它們共吸納了超過16,000名員工,其中不乏高技能的技術人員和科學家。
政府對醫療行業極為重視
新加坡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將發展醫療技術行業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通過建立有利的企業環境、提供稅收優惠政策、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等多方面的努力,為醫療技術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目標是吸引全球醫療保健公司來新加坡開展關鍵活動,推動市場准入和業務增長。
新加坡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也是吸引外國投資的關鍵因素之一。新加坡的法律體系完善,能夠為企業的創新成果提供堅實的保護。目前,新加坡擁有超過25個醫療技術研發中心,它們在臨床研究、產品開發、工藝創新以及軟體和數位技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新加坡對外國醫療技術公司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超過50家外國公司在此設立了地區總部,而跨國公司則在新加坡建立了超過35家製造工廠。德國的Biotronik和徠卡顯微系統公司等全球領先的醫療技術企業,也紛紛在新加坡投資建廠,開設研發中心,這進一步鞏固了新加坡作為全球醫療技術製造和研發中心的地位。
隨著亞洲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對醫療技術解決方案的需求將持續上升。經濟發展局指出,到2030年,亞洲人口將占全球人口的60%,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口將超過60歲,這一趨勢將顯著增加對助聽器、心臟起搏器等醫療技術的需求。
新加坡憑藉其強大的研發能力、高素質的勞動力、良好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環境以及戰略性的地理位置,已經成為醫療技術公司服務亞洲市場的首選基地。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張,新加坡在全球醫療技術產業中的地位也將越來越重要,成為推動行業創新和發展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