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選擇讓孩子中小學階段來新加坡留學,讀政府學校,或者在私立學校備考O水準考試(新加坡中考)、A水準考試(新加坡高考)。
也會有仍在考慮的家長擔心,基礎教育階段來新加坡就讀是個沒有回頭路的選擇,它到底值不值得?
01 新加坡高考三分之一上NUS、NTU
中小學留學的最終目的,是在本科階段能去更好的大學。
國內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都有嚴峻的分流和淘汰機制。在中考分流過一次——只有一半學生能上普高的前提下,高考錄取率依然很低,去年全國985高校的平均錄取率為1.41%,「山河四省」和廣東、四川等這類高考大省的985錄取率不足1%。
僧多粥少,大家要削尖腦袋搶名校本科的機會,這種競爭不僅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還容易讓孩子們在應試壓力下失去學習的樂趣。
對比新加坡,按照新加坡教育部2023年的數據,當年的高中(初級學院)在讀人數約2萬人,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當年錄取本地學生人數高達1萬人,比例是50%!!!這還不算在A水準考試中,最優秀的一群學生通常會選擇去美國藤校、英國牛劍等出國深造。前50%的名次,在國內連一本還離著一大截,壓根沒有可比性。
(圖示:新加坡教育部所公布數據)
這是中國1%和新加坡50%的錄取率差距。
你要說新加坡的公立體系教育是層層篩選,差學生在前面的小六會考(相當於國內的小升初考試)、O水準考試(相當於國內的中考)中已經被分流走?那我們再看一組數據:小學六年級在讀人數3.7萬人,新國立和南洋理工錄取人數的比例是27%,接近三分之一。當然了,這樣的估算會有一定誤差,但新加坡最近幾年的在學兒童數和本科錄取人數都相對穩定,人口變化不是特別大,所以在可以接受範圍內。
要知道,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這兩所學校,在QS全球排名中都在前20,是超越大多數985的存在。我們上面比較的數據,可是所有985和新國立、南洋理工。如果再算上其他的幾所高等院校,這入學率比較起來都是淚。
02 新加坡高考分科更細
中國基礎教育階段課程設置相對固定,包括語文、數學、英語、政史地、理化生。雖然現在新高考打破了文綜理綜,但是還有「物化綁定」這種高考報專業的壁壘,其實換湯不換藥。
新加坡A水準則科目更多,它更像大學預科,除了傳統的數學、英文、地理、物理等,還有經濟學、商科、心理學、社會學、攝影、電影研究、音樂、媒體研究科目。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行選擇,不像高考一樣要求所有科目必須樣樣都好。
另外,中國高考只看最終考試的一次成績,所有科目在一個星期內集中考完,有些學生會因為心理壓力、當時狀態、身體因素髮揮失常。新加坡的A-level考試,結合了考試成績和課程作業、實踐項目等。考試時間持續幾個月,不同科目分散進行,各科發揮失常的機率不大。
03 語言優勢越早建立越好
新加坡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社會,官方語言是英文,學校內除了華文課,其他課程的授課和考試語言都是英文,同學們日常交流也是使用英文。在中小學階段留學新加坡的孩子,英文一般能達到母語或者接近母語的程度,這為孩子們未來進入國際大學,奠定了堅實的語言基礎。
相比之下,國內的教育體系在國際化視野上相對較弱,尤其在小學階段,孩子們的英語水平更多依賴課外輔導班或額外的補習。
從競爭壓力、科目選擇、時間成本到國際化視野,新加坡的政府學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靈活且高效的學習路徑。
希望這篇分析能夠幫助到正在為孩子未來規劃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