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結局只能押後無法避免,不如索性開放

2021-10-23

《海峽時報》署名評論文章:

與其一再把「總要面對的結局」推後

還不如咬緊牙關解封

10月21日,新加坡《海峽時報》衛生專線記者Salma Khalik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與其不斷押後無法避免的結局,不如索性開放》(Better to bite bullet and roll back Covid-19 curbs than delay the inevitable)。

《海峽時報》創辦於1845年,是新加坡第一大報。

在文章中,Salma引述衛生部長王乙康指出,目前新增確診病例增長速度放緩,輕症和無症狀人員比例增高,年長者新增病例有所減少。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延長本輪限制措施?

她接著寫道,因為有相當大一群人尚未接種疫苗。有些是無法接種,有些是不願接種。未接種疫苗的冠病病患占用了醫院大量資源,包括ICU病床。

另一方面,雖然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新增年長者病患人數有所減少,但未接種疫苗的卻每天大約新增百起之多。

儘管每天3000人確診,100人是未接種的年長者,聽起來比例不高,但是,他們占重症比例的一半以上。

衛生部指出,過去幾天,495個重症病人當中,270人(55%)屬於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年長者。

在轉為重症的年長者當中,25%需要輸氧甚至需要ICU監護。

過去兩周,ICU病房收納了80個新病人;而再前兩周,只收納了46個新病人。可見,ICU病患人數成倍增長。

所幸,大部分年長者已接種疫苗,甚至接種了加強針,降低了轉為重症的風險。本月初,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年長者每日有大約1000人確診,到了10月19日,降至279人。

Salma指出,新加坡已有84%人口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另有60萬人已接種了加強針。可以說,絕大部分人口已有基本的保護。

她認為,對未接種疫苗的人採取差異化對待是對他們的必要保護。

同時,她認為,對已經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460萬人,沒有必要把限制措施再延長四周,完成可以讓他們正常堂食、正常玩樂、正常享受戶外活動。

在政府宣布差異化對待之後,有1萬7000多人去接種了疫苗。Salma認為,接下來幾個月,不太可能還有多少人去接種首劑疫苗,願意接種而且可以接種的,應該已經接種了。

(圖源:谷歌地圖)

她支持當局壓平曲線,保證醫療資源不擠兌的初衷。

她也注意到,衛生部目前的策略是通過兩個途徑提高群體的免疫力和抗毒力,一是加強針,另一個是大部分(98.5%以上)自然感染的輕症、無症狀者的抗體和免疫力會提高很多。假以時日,就能把新增病例人數壓低,可以大膽開放。

但是,Salma問,什麼時候能達到這個境地?

她說,新加坡人口感染率至今只有3%,如果要達到群體免疫,得要好多年。而且,目前還不清楚疫苗加強針帶來的抗體可以在體內留存多長時間。

如果在接種加強針的六個月之後抗體就開始消失,就像首劑、次劑一樣,那麼,到時是否又得執行下一輪限制措施?或是得接種第四針、第五針?那些今年九月接種了加強針的,是否明年三月得接種第四針?周而復始?

她說,倘若如此,是否還存在一個「最佳的解封時機」?

她說,與其一再把「總要面對的結局」推後,還不如咬緊牙關解封。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月薪2萬新幣!新加坡這10個高薪崗位太缺人!這些人每人可拿6000新幣
  • 新加坡身份規劃怎麼選?這8種「綠通道」你必須知道
  • 新加坡大選在即,移民政策或將調整!申請PR/EP的黃金時機解析
  • 新加坡如何成為東南亞生物醫藥和醫療科技的首選地?
  • 新加坡的Angelina甜品店
  • 新加坡榜鵝藏著30家必吃美食,低至2新起!
  • 在新加坡必吃什麼?推薦幾家米其林指南上榜的福建面~
  • 令人懷念的新加坡逸群海南雞飯
  • 孤獨、租房、無存款、單身狗,他們才是新加坡過得最掙扎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