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環境局近期推出了一系列新措施,旨在遏制小販中心攤位競標價格的飆升,然而這些措施實施的首個月效果並不顯著,多個小販中心的攤位標價仍然刷新了各自過去12年的紀錄。儘管如此,就每月最高競標價而言,本月的數據顯示自今年7月以來最低的水平,這或許暗示了新措施的長遠效果。
根據新規定,如果攤主以高價贏得環境局管理的小販中心或巴剎攤位,其月租將在第二個續約期,即第七年時才會降至市場租金水平,而此前的規定是在第四年下調。11月26日結束的最新一輪競標活動,是這項降溫措施實施後的首次投標,新加坡環境局在12月4日公布了每個攤位的五個最高標價,而得標者的姓名將在未來一至兩個月內公布。
各地小販中心競標價格相繼創下新高
對比2012年以來的數據,除了紅山弄小販中心外,勿洛小販中心、阿裕尼2道第117座小販中心以及皇后路第7座小販中心等地的標價也創下了新高,勿洛小販中心的最高標價達到5050元,是本次競標活動的第二高價。
總體來看,本次競標活動的最高標價為5908元,是自7月以來最低的記錄。此前7月至10月的競標活動最高價介於6311元至1萬零158元之間,分別來自德明、麥士威、馬林百列第84座和荷蘭通道第44小販中心。
新措施初期影響有限 競標者未來或會更謹慎
新加坡社科大學市場學副教授關沖表示,新措施剛剛生效,其影響可能不會立即顯現。她解釋說,競標者已經投入了大量時間進行市場調查和菜單設計,因此即使面臨高昂的租金,也不願意臨時改變計劃,這就是所謂的沉沒成本效應。然而,她認為長期來看,未來轉行成為小販或新加入餐飲業的人可能會更加謹慎,在參考了相關數據後才進行出價。他們的理性決策有助於抑制過度的競標行為,從而促進一個更平衡和可持續的市場環境。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房地產系副教授李冠玉則認為,新措施對於控制租金可能並非最有效的方法。她相信,只要續約時租金有所下調,競標者認為人流量高的攤位能夠帶來高回報,即使租金沒有直接降至市場租價,仍然會有人願意出高價競標。
李冠玉副教授指出:「只要供需失衡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或者沒有為標價設定上限,目前的公開投標方式可能無法有效降低租金。可能的額外措施包括增加攤位供應,或為新進入的攤主提供額外支持。」
這些觀點表明,雖然新措施在短期內未能顯著降低競標價格,但它們可能為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新加坡政府和小販中心的管理機構可能需要繼續監測市場動態,並在必要時調整策略,以確保小販文化的可持續性,同時保護攤主的利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努力可能會逐漸顯現成效,為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創造一個更加穩定和公平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