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為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的學生陳莉瑩、高潔敏、梁巧兒和馮靖頤。(圖:受訪者提供)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越發普遍,南洋理工大學一群女學生髮現不少同儕,哪怕是最簡單任務,他們也選擇向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求助。為此,她們發起名為CheckGPT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掃盲運動,希望讓同儕養成有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習慣,並避免對其產生依賴與盲從的心態。
這群學生是來自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的梁巧兒、高潔敏、陳莉瑩和馮靖頤。
馮靖頤告訴《8視界新聞網》,其中一名團隊成員意外發現,ChatGPT竟連英文單詞「strawberry」里有幾個「r」字母這一問題,都能回答錯誤,一會兒說兩個,一會兒又改口稱三個。這不禁讓她們開始反思,若是連簡單的問題都會失准,那ChatGPT在回答更複雜問題時,究竟能有多可靠。
於是,團隊從去年8月開始搜索相關資料,並在11月推出了生成式人工智慧掃盲運動CheckGPT,幫助學生正確運用ChatGPT。
馮靖頤透露,截至上個月,除了通過社交媒體Instagram,她們也分別到東部的兩所中學、義安理工學院、共和理工學院、新加坡管理大學和南大進行校園宣導活動,和1500多名學生互動。
團隊成員到新加坡管理大學進行校園宣導活動。(圖:受訪者提供)
要學會驗證ChatGPT提供的信息
此外,團隊通過網上搜索資料、自學,和請教本地生成式人工智慧社群The Gen-C等方式,創建了自定義GPT和4C框架,幫助學生掌握在生活與學習中更有效地使用ChatGPT的技能。
團隊所指的「4C」分別是語境(Context)、明確性(Clarity)、限制條件(Constraints)和核實(Check)。
馮靖頤表示,通過這套框架和自定義GPT,學生能夠優化他們的提示(prompt),從而在ChatGPT獲得更精準和有用的回應。
團隊創建的自定義GPT。(圖:受訪者提供)
不過,她也強調,人們不該把ChatGPT當作搜尋引擎,更不該盲目聽信ChatGPT,而是要學會多方驗證。
「就是不要ChatGPT說什麼,我就馬上運用,還是馬上相信它們所給的資料。因為有時候ChatGPT會生成一些根本不真實的答案或連結。」
馮靖頤表示,通過CheckGPT,她們希望能在提高學生對生成式人工智的認識之餘,也讓他們養成慎思明辨的好習慣。
她說:「我們希望學生能掌控自己的學習,而不是盲目接受人工智慧生成的任何信息。畢竟,我們在現實世界中見過很多生成式人工智慧不準確的案例,為了防止這類案例成為常態,我們需要從學校開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良好的數碼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