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旅遊業的全面復甦,新加坡旅遊業迎來了輝煌的發展階段。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預估,2025年新加坡的國際遊客總人數有望打破歷史紀錄,超越泰國和菲律賓等其他東南亞主要旅遊目的地,比新冠疫情前高出約10%左右。
01 復甦態勢強勁 遊客人數創新高
新加坡旅遊局此前預測,今年的入境旅客將達1700萬人次至1850萬人次,預計帶來約290億元至305億元的旅遊收益。上個月,入境新加坡的旅客達到163萬人次,繼去年7月之後再次突破160萬人次,其中以中國旅客居多。
根據新加坡旅遊局數據,今年1月訪客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約15%。在163萬入境旅客中,約73%為過夜旅客。當月過夜旅客約119萬,同比增長10.3%,比去年12月份的95萬9700萬人次增長24%。
去年入境人次最少的月份是11月的123萬人次,最多的是7月的160萬人次,而今年1月的入境人次創下新高,或許與農曆新年落在1月有關。在1月份入境遊客中,中國旅客位列第一,達到37萬6470人次,比去年同期尚未互免簽證時增加78.3%。
數據顯示,1月入境的旅客逗留時間為3.52天,與去年同比也稍有增加,中國旅客的平均逗留時間也最長,為3.66天。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旅客比去年同期減少6.4%,入境人次排在第二位,有25萬1770人次。澳大利亞排在第三,達14萬1340人次,同比增長近14%。
副總理兼貿工部長顏金勇透露,新加坡的旅遊業已經穩健復甦,2024年國際遊客的訪客數量比2023年同比增長21%,達到1650萬人次。2024年全年旅遊收益的數據將在今年第二季度公布,根據之前報道,將很有可能打破2019年277億元的紀錄。
02 產業貢獻顯著 未來前景廣闊
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和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新加坡整體旅遊業及相關產業共帶來約661億元的經濟貢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8%,並且創紀錄地帶動57萬個工作崗位。
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主席辛普森表示,到2030年時,預計旅遊業整體將為新加坡貢獻近800億元,比2019年高出19%。屆時,旅遊業帶動的工作崗位將擴大到超過63萬7000個,比2019年時增加超過9萬個。
放眼整個東南亞,去年旅遊業共帶來近3790億美元的收入,占東南亞國內生產總值的9.7%,並且支撐了4250萬個工作崗位。到2030年,這項數據將達到551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48%,就業人數也將達到5150萬人。
辛普森還指出,新加坡在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推行可持續發展的旅遊雖會增加旅遊成本,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新加坡是較好的典範。
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3年期間,新加坡旅遊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下降約4.1%,所占比率從23.5%降至18.4%。
飛碟旅行市場總監鄭玲娜表示,入境新加坡的中國旅客在農曆新年期間有顯著增加,其中自由行、小包團旅客對比免簽前的占比大幅提高至少三至五成。免簽大大提高了旅客旅行的自由度,因此在接待方面,業者也須及時處理和應對更臨時和碎片化的訂單。
儘管近期泰國、緬甸和柬埔寨邊境發生綁架遊客的事件,但並未對到訪新加坡的遊客帶來負面影響。顏金勇強調,新加坡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安全和吸引力受到廣泛認可,犯罪率低,擁有良好的公共基礎設施,享有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的美譽,政府也將繼續與業界緊密合作,提供更加多元的旅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