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2024年人口簡報》數據來看,總人口達到604萬,但是,隨著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加速等問題的出現,新加坡將繼續開放國門,從而吸引更多新移民。
1、新加坡人口首次突破600萬
此前,新加坡官方表示,新加坡的人口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690萬人口。
根據移民與關卡局ICA和《2024年人口簡報》上的數據顯示:
截至2024年6月,新加坡總人口首次突破600萬,達604萬,比去年同期增加2%。
這不是因為生育率提高,而主要是「大感冒」後的經濟復甦,勞動力需求增加,帶動更多非居民人口的流入,他們主要是工作準證持有者和外籍幫傭。
非居民人口從2023年6月的177萬人,增至2024年6月的186萬人。新加坡公民則只增加約3萬人達364萬人;永久居民增加約6000多人,達544900人。
此外,從2019年至2023年,每年平均約有32600人獲得永久居留權,獲得批准的人數長期維持穩定。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ICA
2、出生率低,老齡化加速,如何破局?
雖然新加坡已經達到604萬人,但是,這比之前宣布的690萬人,還有一定差距。
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和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對此表示,新加坡將繼續以謹慎斟酌和穩定的步伐引進移民,以減緩公民人口結構改變所造成的影響。
2023年的公民新生兒人數只有28877人,比2022年的30429人少了5.1%。過去5年的新生兒人數平均每年是31000人,也低於之前5年的平均數(33000人),可謂每況愈下。
2023年的居民總生育率只有0.97,是歷史新低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的公民新生兒當中,超過四分之一來自公民與非公民結合的跨國家庭。
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正在加速,65歲以上者如今占公民人口約20%;80歲以上的人口達142000人,比2014年的85000人增加67%。
長壽者越來越多,失智症和各種慢性病患者也與日俱增,獨居老人的問題越發值得關注。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3、如何破局?吸引新移民是關鍵
綜合這幾個主要數據來看,新加坡面對的人口難題基本上沒什麼改變,也就是生育率低,新生兒減少,老齡化加速,本地人口增加趕不上經濟發展的需要。
總的來說,問題依舊是錯綜複雜,挑戰重重,必須鍥而不捨,繼續尋求各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最近幾年,儘管新加坡使出渾身解數,仍無法扭轉生育率的下降,而人口老齡化則是無法阻擋的趨勢。
在這種情形下,唯有通過吸引新公民來彌補人口的不足。與此同時,也必須輸入大量外來勞力和人才,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圖/新加坡ICA
4、勞動力需求量加大,EP、PR等獲批率或將提升
很多需要大量勞工的行業如建築、海事和加工行業,都難以找到足夠的本地人,新加坡只能允許它們輸入持工作準證的外勞。
這些行業在「大感冒」後逐漸復甦,輸入的外勞人數也與之俱增。同樣的,很多高技術行業和專業也需要外來人才填補專業人員、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的不足。
過去五年,新加坡平均每年吸納22400名新公民,人數幾乎和新生兒相當。每年新增永久居民平均則是32600名。
《2024年人口簡報》也顯示,新加坡非居民人口在2023年增加了5%,其中主要是工作準證持有者,永久居民則增加了1.2%。
從這些數字可見新公民、永久居民和非居民人口,在新加坡總人口中占據很大的比重。這固然滿足新加坡人口和勞動力方面的需要,但外來人口,包括新移民融入本地社會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總人口的增加,說明新加坡在吸引外來移民和外勞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競爭力,這主要是因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人們提供就業機會,社會穩定和社會安寧有利於吸引外來人才落地生根,填補本地人口的不足。
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新加坡必須確保這兩個因素的持續,才能緩解人口問題和應付經濟持續發展的人力需求。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5、新加坡PR申請,有哪些主要因素?
新加坡議員蔡慶威2024年10月在國會提問,在新加坡居留時間的長短,是否對申請永久居留權或公民有作用?
內政部長尚穆根回應,對PR申請者的考核,ICA將根據多項因素來評估。
尚穆根說,ICA根據一系列因素評估每份申請。申請人的居住時長只是考慮因素之一。
其他因素包括但不限於申請人與新加坡公民的家庭關係、經濟貢獻、教育資格、年齡及家庭狀況、融入社會的能力,以及在新加坡紮根的意願。
圖/來源於聯合早報
但為了避免潛在申請人調整申請策略來鑽空子,或被外國以不符合新加坡利益的方式使用這些數據,因此新加坡雖然會公布部分指標,但必須謹慎行事以確保做法符合國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