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無疑是不少新加坡社會新鮮人在2024年的寫照。
儘管本地居民失業率近三年來保持平穩,但對大學和理工學院應屆畢業生而言,卻是另一番景象。
根據本地五所公立大學今日(24日)公布的最新畢業生就業調查,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持續惡化。
在2024年,有87.1%的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後半年內找到工作。
和2023年的89.6%相比,這個比率下降了2.5個百分點;與2022年的93.8%相比,更是下滑6.5個百分點。
必須強調的是,這87.1%就業率涵蓋了全職及兼職工作。
如果再進一步看全職工作比率,下滑幅度更為明顯。
2024年,在畢業後半年內找到全職工作的畢業生僅占79.5%,較2023年的84.1%下滑4.6個百分點,2022年的比率則為87.5%。
這也是2018年以來,本地大學畢業生的全職就業率第二度跌破80%,上一次該比率低於80%是在2020年,受冠病疫情衝擊,當年的全職就業率僅有69.8%。
相較之下,兼職或臨時工的就業率去年達到6%,較2023年的4%和2022年的4.4%明顯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3.8%畢業生是所謂的自願從事兼職或臨時性質的工作,他們通常在準備進修或正在進修。
另外有2.2%畢業生屬「非自願」,相關比率較2022年及2023年來得高,顯示有更多畢業生是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暫時先投入兼職或臨時工「頂住先」。
整體而言,2024年待業中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占比高達12.9%,繼2023年的10.4%和2022年的6.2%,持續攀升。
上述畢業生就業調查,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和新加坡社科大學聯合公布。
共有1萬2500名來自上述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參與了調查,約占應屆畢業生總數的73.3%。
近三年本地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概況
理工學院畢業生也有類似際遇。
根據今年1月公布的2024年理工學院畢業生就業調查,他們之中有87.5%在畢業或完成國民服役的半年內找到工作,相較2023年的92.7%和2022年的91.8%來得遜色。
在全職就業率部分,有54.6%從事全職工作,較2023年的59.8%下滑5.2個百分點,2022年則為59%。
此外,有25.3%畢業生自願從事兼職或臨時工,還有1.6%是非自願從事這類工作。
去年理工學院應屆畢業生的待業率高達12.5%,較2023年的7.3%和2022年的8.2%皆高出不少。
上述數據來自本地五所理工學院,在1萬零45名畢業生中,有7614人參與了這項就業調查,約占總數的75.8%。
近三年理工學院應屆畢業生就業概況
當局並未公布去年工教院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概況。
但在2023年,應屆畢業生87.8%的就業率雖比2022年的81.5%高,全職工作比率卻從2022年的31%跌至2023年的25.8%。
選擇進修等「自願」從事兼職或臨時工的比率在2023年高達55.2%,比2022年的43.2%高出許多。
另外,在已服完兵役的工教院畢業生部分,2023年的全職就業率為65%,低於2022年的68.6%。
全球經濟因素與技能錯配本地社會新鮮人找工難,與整體勞動力市場的狀況脫不了干係。
根據人力部數據,新加坡勞動力市場的職位空缺已從去年6月的8萬1200個,下滑至同年9月的6萬3400個。
他也指出,儘管一些理工學院畢業生獲得公司錄取,但由於工作與生活缺乏平衡,以及薪水待遇不符合期望等原因,導致他們拒絕了相關工作。
根據人力部去年12月進行的一項調查,本地有46%的企業計劃在今年首三個月招聘人手,較9月進行調查時的43%來得多。
然而,現實情況可能更為複雜。
儘管新加坡經濟大致上已從疫情的影響中復甦,但在人工智慧等新科技湧現下,不少企業已開始進行人力方面的重組,並放緩增聘人手。
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採取關稅等一系列震撼全球的重磅政策,導致全球經濟前景蒙上陰影,企業擔心業績放緩,或會更傾向在擴充人力和薪酬配套方面保持謹慎。
此外,部分畢業生亦面對技能與工作錯配的問題,因而無法符合特定工作需求。
在全球經濟挑戰、人工智慧愈發盛行,以及風口行業不停轉換下,本地年輕人在職場上恐怕會面臨愈來愈嚴峻的考驗。
本地教育機構有必要持續關注這股趨勢,確保學生掌握必要技能,迎接未來職場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