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咖啡店和小販中心的廁所一直都是新加坡公共衛生的痛點,甚至是污點。
廁所整潔問題已經延宕多年,政府也嘗試了很多做法,但都無功而返。
早在1968年新加坡就推出了「保持新加坡清潔」(Keep Singapore Clean)運動,「保持公廁整潔」就是這項運動的活動之一。
到了1989年,還定下了備受當時全世界「有識人士」揶揄的「廁所抽水法令」(Toilet Flushing Law),對使用馬桶或尿池後不抽水的用戶罰款。
在那之後,我國還定下各種《公廁設計維修指南》,涵蓋廁所維持和清洗管理的指南和指標,甚至連廁所的大小、數量、與人流的比例和清洗頻率等等都一併考慮在內。
然而,卻也沒有取得顯著的成效。
根據新加坡管理大學2024年發布的「廁所工程」(Project Waterloo)調查結果,咖啡店廁所平均得分46.26,與自2016年以來的水平基本持平。
小販中心廁所則得66.28分,高於2020年和2023年,但仍低於2016年的水平。調查的評分範圍為零分(最骯髒)至100分(最清潔)。
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成績,讓永續發展與環境部終於忍無可忍。
當局在2024年3月宣布成立公廁工作小組(Public Toilets Task Force),負起全盤檢討如何改進骯髒公廁的任務,特別是提升咖啡店和小販中心廁所的清潔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新加坡政府的作風,即:向來都會設立不同的專門工作小組(Task Force)來應對各個領域的特定問題。
由於這些工作小組的性質是動態的,有些是長期存在的,而有些則是為應對特定挑戰而臨時成立的。總之,工作小組出現的頻率,主要取決於新冒出的需求和問題。
例如,2019年,2020年1月22日,政府成立了多部門聯合工作小組以應對冠病疫情。2022年3月,政府也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來管理居民區內自由生長的野雞、應付雞啼擾民的問題。
陣容強大的廁所工作小組這次的公廁工作小組有23名成員,陣容挺強大。他們來自政府部門、市鎮理事會、商會、非政府組織、學術界、設施管理機構等。
由永續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下圖,右四)和公共衛生理事會主席康安德魯(Andrew Khng,左四)聯合領導,成員來自新加坡食品局、建屋發展局、建設局、公園局、新加坡建築師學會、新加坡體育理事會、口福、平價集團(FairPrice)旗下的Kopitiam,還有《新明日報》的總編輯、《亞洲新聞台》的副主編、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副教授何光中、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教授鄭寶蓮等代表。
日本堪稱擁有全世界最乾淨的公廁,小組到日本取經一點都不稀奇。蟻粉是不是和紅螞蟻一樣不解的是,為什麼要到中國取經?
康安德魯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日本有一套非常嚴謹的廁所清洗機制,同時通過科技來提升清潔效率與效益,當地的廁所潔凈水平向來是其他國家想要效仿的。日本有些廁所已運作了20多年,但踏進去時卻完全看不出已用了20多年。」
中國這些年也藉助自動清潔機器人等科技,來提升清潔效率與效益,使得公廁衛生水平大大提升。康安德魯說,我國也須提升目前使用的清潔科技,但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國家的做法,須先針對我國的清理機制完成檢討,了解具體的不足。
其實,自2015年起,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廁所革命」,投入了數百億元進行現代化改造,改善農村和城市公共廁所的環境。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公共廁所標準已經大幅提高。
中國一些城市已經開始引入智能廁所管理系統,利用AI攝像頭、氣味傳感器、大數據分析,監測廁所的使用情況,並實時安排清潔人員。廣州地鐵的公廁也採用了空氣品質檢測,當氣味超標或廁紙不足時,系統會自動通知清潔員進行處理。
雖說中國公廁的衛生已大有改進,不過曾在中國北京、廣東居住過的紅螞蟻,仍然覺得新加坡咖啡店和小販中心的公廁的「髒度」跟他們的不分上下,有很多衛生條件甚至比他們的更好。
10大建議經過了近一年的探討,小組上周(2月21日)終於把檢討報告提呈給永續部。
公廁工作小組針對方方面面的痛點擬出10項建議: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在本地擁有逾20家咖啡店的金山嶺飲食集團主席洪啟強告訴《新明日報》,為咖啡店提供廁所深度清潔補助的計劃是很好的舉措,但計劃需長期進行,而且每年要做相關評估,否則若日後政府不再提供補助,業者可能因為成本問題,不會繼續採納深度清潔的做法。
早前經營咖啡店Jio Kopitiam,對廁所衛生尤其注重的吳之傑(31歲)說,除了提供清潔相關的補助,政府也得加強公眾教育。
「無論廁所裝修得多好,打理得多乾淨,還是會有人弄髒。我們遇過有人在地上大便,或是往馬桶丟棄成人尿布。除了咖啡店業者努力維持,公眾也要有意識保持廁所乾淨。」
福州咖啡酒餐商公會主席洪寶興也指出,咖啡店的廁所實際上是開放給公眾使用的公共廁所,對一些業者而言,維持廁所清潔需要額外成本,而使用者未必是顧客,以致陷入不願翻新的局面。
他指出,即使政府提供補貼援助,業者也會先考慮翻新項目划算與否。
「政府過去給過兩次補貼,但咖啡店業者的反應欠佳。一方面是翻新成本高,扣除補貼後,業者還需支付不少費用。另一方面是遇到向業主租咖啡店的業者,對於翻新廁所的費用由誰買單,雙方若難以達成共識就會破局。」
另一讀者也致函給《海峽時報》對政府資助咖啡店廁所翻新補助和廁所深度清潔補助表達看法。他認為,政府不是第一次給予補貼翻新,但成效都不佳,應該深入調查廁所資助計劃參與率低的原因。
國家環境局2020年就曾推出「改善廁所計劃」,為咖啡店業者重新裝修廁所承擔高達九成的費用,以4萬5000元為頂限。業者必須與清潔服務商簽訂合同,確保廁所每天定時清洗,第一年當局也給予九成開銷的資助。然而,在全國1000多家咖啡店中,只有44家簽署了該計劃,參與率不到5%,顯示出業者對該計劃的冷淡態度。
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看來,公共廁所清潔這件事似乎是出錢也難解決的問題。
永續部長傅海燕2月21日在臉書發文說,永續部會仔細斟酌建議,並在3月初的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部門開支預算時作出回應。
有沒有什麼可以根治這一公共衛生頑疾的特效藥?永續部的回應非常令紅螞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