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愈发严峻,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中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尤为关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25年2月,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与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宣布开展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合作计划。
双方共同获得超过100万元(约75万美元)的资助,用于支持五个跨学科研究项目,目标是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深远影响。
这一合作不仅是跨国医学研究领域的新里程碑,更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01 合作背景
合作历史
杜克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合作早在2005年就已开始,双方共同创立了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
其初衷是将美国先进的医学教育模式与亚洲的医疗实际需求相结合,致力于培养既具备临床实践能力,又有科研探索能力的医学人才。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该学院已经成为新加坡生物医学研究的核心力量。
学院成果
在传染病研究方面,学院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针对某些热带传染病的新型诊断技术,使诊断准确率从原来的70%提高到了90%以上,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为患者的及时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1 癌症研究
发现了多种癌症相关的新靶点,为开发更有效的抗癌药物奠定了基础。
2 神经科学
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脑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
资助来源
此次获得的资助源于2024年启动的“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联合研究试点项目”。
该项目由杜克大学与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联合发起,重点聚焦气候变化对疾病产生的复杂影响。
研究团队试图从分子机制到公共卫生系统等多个维度探索应对策略,全面深入地研究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02 资金分配与研究重点
资金分配
每个入选的项目将获得总计20万美元的资助,其中杜克大学和杜克-NUS各出资10万美元。
研究周期为两年,并且项目团队还可以申请额外6个月的无成本延期。
这些资金的用途十分广泛,涵盖了人员支持、设备采购、国际差旅以及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资金分配,确保跨地域的研究团队能够紧密协作,共同推进项目的开展。
研究重点
热应激与慢性疾病
该项目主要探究高温环境下心血管、肾脏疾病的分子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肾脏系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高温会导致血管扩张,增加心脏负担,同时也会影响肾脏的正常代谢功能。
通过研究,团队希望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早期预警系统,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高温环境下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率。
环境污染与免疫健康
此项目分析空气污染物对免疫系统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人体免疫系统的某些基因表达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免疫功能。
项目团队通过研究,试图识别易感人群的生物标志物,以便对这些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干预,降低他们患免疫相关疾病的风险。
医疗系统的碳足迹优化
该项目旨在通过新技术,如AI驱动的能源管理,减少医院的碳排放,同时保障医疗服务效率。
例如,利用AI技术对医院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优化控制,根据医院的实际需求调整能源供应,可使医院的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同时不影响医疗服务的正常开展。
气候驱动的传染病扩散
团队通过建模预测登革热、疟疾等疾病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趋势。
根据历史数据和气候模型,研究人员发现气候变化会影响蚊子等传播媒介的生存和繁殖环境,从而导致传染病的传播范围和强度发生变化。
基于这些预测结果,制定区域性防控策略,如提前进行疫苗接种、加强蚊虫控制等,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心理健康干预策略
该项目评估极端天气事件对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
研究发现,经历过极端天气事件的人群,如洪水、飓风等,患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概率会显著增加。
项目团队设计社区层面的心理韧性提升方案,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人们提高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