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占本地总数近一半的用户与电力零售商签订的配套一旦到期,他们将明显感受到电价上涨的压力。
例如,相较于向新能源买电,过去在电力零售商配套下,能节省30%电费的用户,在新配套下,可能只能省下10%或更少。
电力零售商的优惠配套未来恐不复见。(联合早报)
另外,本地有95%的发电能源为进口的天然气,整体电价在全球能源价格,尤其是天然气的飙涨下,将难以回落到较便宜的价格。
根据新能源公布的电价,今年10月至12月家庭用户电费较去年同期涨了12.5%。
有专家预测,本地电价接下来两年将居高不下。因此,除了电力零售商的客户,基本上所有本地用户都将感受到发电成本提高所带来的压力。
全球能源如天然气近几个月来陷入供应吃紧和价格飙涨的情况。(路透社)
新加坡有何短、中、长期措施以确保本地电力供应安全?
本文一开始有提到电力零售商退出市场不会导致缺电问题,但难保全球能源吃紧及价格飙涨不会造成麻烦。
短期来看,能源局采取了三项预防措施:
建立备用燃料设施,让发电公司在需要时使用;
通知发电公司签订足够的燃料合同,以至少满足零售顾客的需求,同时确保希望出售过剩天然气供应的发电公司,让当局或其他本地发电公司优先购买;
必要时密切关注电力批发市场,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
当局今年稍早已再委任多两家天然气进口商,目前本地共有四家进口商,以确保天然气供应。
中长期而言,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例如追求成为亚太数据中心(去年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量占我国总电力消耗量的7%)等目标,95%仰赖天然气发电的新加坡有必要开始推动其他发电选项,以因应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短缺,以及预计攀升的用电量。
能源局透露,我国目前的发电产能仍然供过于求,但接下来10年的电力需求复合年均增长率估计将达到2.5%至3.1%,比2011年至2020年的2%高。
因此,新加坡到了2025年可能需要增加发电产能。
人力部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今年1月在国会指出,新加坡将透过推动下列四大供电来源,实现本地供电来源的多元化,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
天然气;
太阳能;
区域电网;
新兴低碳替代能源。
天然气自2000年以来便是我国仰赖的主要供电来源。
与此同时,新加坡过去十年已将本地的太阳能发电量提高100倍,接下来的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达到可应付本地3%用电的目标。
我国希望能在2030年达到太阳能发电占本地用电3%的目标。(Containers Printers)
另一方面,碍于新加坡地狭人稠、天然资源匮乏的劣势,我国也开始探讨从邻近国家进口再生能源电力的选项,其中包括:
从马来西亚进口100兆瓦电力,预计能支应本地1.5%的用电量;
加入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电力整合计划,预料也能提供100兆瓦电力。
另一个研议中的大型项目则是从澳大利亚供电到新加坡,总值300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澳大利亚—亚洲电力连结”(Australia-Asia PowerLink)。
电力将通过全长4200公里,间中穿越印尼海域的的海底电缆,从澳洲达尔文输送到新加坡。
据报道,这项预期2023年底动工的再生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有望在2027年开始供电至新加坡,到2028年时将有能力满足新加坡15%电力需求。
最后,我国也将持续探讨应用氢气等新兴低碳替代方案。
在能源供应吃紧,又必须兼顾经济发展的平衡下,如何维持电力供应安全,势必将成为小红点在21世纪生存的新课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