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新加坡新冠疫情持續惡化,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接連創下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的最高紀錄。
昨天,新加坡專家甚至斷言峰值未至,這波嚴峻疫情恐導致全島至少80多萬人確診(相關連結:.)
新加坡在第一波疫情期間,因為控制得當,在短期內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擴散,該國確診和死亡人數也長期維持在低水平,且幾乎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本地傳播,一直被譽為「防疫模範生」,即便在已開發國家中稱得上是抗疫模範。
然而,到了德爾塔毒株侵襲的時候,新加坡沒有扛多久就選擇了與病毒共存,與之前清零截然不同的道路,如今兩個多月過去了,疫情飆升,轉換後防疫政策如何了呢~
逼上梁山,
新加坡「被迫選擇」與病毒共存
在這一波病例數激增之前,新加坡剛剛全面解封,宣布跟新冠病毒共存。
新加坡跟病毒共存的底氣,一方面在於疫苗接種率,該國疫苗接種率已經達到了83%,達成了群體免疫;另一方面則是英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紛紛走上了跟病毒共存的道路,稱能迅速提振經濟。
而恢復經濟恰好也是新加坡迫切需要的。10月9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新加坡不可能無限期封鎖和關閉邊境,這將付出高昂代價。」衛生部長王乙康也曾說:「新加坡作為一個彈丸小國和全球樞紐,必須跟世界保持聯繫,徹底關閉邊境將嚴重影響人民生計。」
無法經濟內循環的新加坡就開放了。
6月24日,聯合領導新加坡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部長們聯名發表《與新冠共處,如常生活》一文,稱希望大家可以改變對新冠的看法,將新冠視為類似流感的「地方性流行病」,既然無法「完全消除」,就與之共存。自此,轟轟烈烈地新戰略開始了。
「防疫政策改」五里一徘徊,
仰臥起坐防疫引熱議
「共存」並不意味著立刻「躺平」,新加坡政府制定了詳細的分階段開放措施。為了減少大家的恐慌,新加坡部長王乙康還給大家打了預防針,形容新加坡這樣做是「摸著石頭過河」,開放之後,受感染和死亡人數都會增加。
沒想到,放開政策後新冠猶如決堤的洪水,還是沖得大家手足無措、七葷八素。
從8月至今,2個多月,確診數激增;連續近一個月都4位數暴增,每每刷新單日最高確診紀錄。雖然重症、死亡率不高,但絕對數高,死亡人數也隨之上升,且近期還出現了23歲年輕人因新冠併發症死亡的案例。
因此,新加坡政府在上個月27號再次宣布收緊防疫措施。每天緊盯政策的網友應接不暇,吐槽到新加坡這是仰臥起坐式防疫,一會兒想病例清零,一會兒又要與病毒共存。發現病例清零做不到就開放,開放後發現不對,又重新收緊,反反覆復,沒有長性。時而支棱,時而頹靡。
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還是騎虎難下?
不過生活還是要繼續,防疫政策還進行,還沒有控制住疫情,人們又報復性出遊,導致疫情形勢陡然惡化。
9月8日,新加坡已通過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計劃,允許德國和汶萊的旅客,只要完成疫苗接種,只需以更頻繁的檢測代替隔離。
10月9日,新加坡又宣布,自10月19日起,增加美、英、法等8國已接種疫苗旅客入境免隔離;11月15日,韓國也將加入名單。
新加坡雖開放美國已接種疫苗旅客入境免隔離,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卻對新加坡的旅行警告上調至最高的第四級,呼籲民眾避免前往。
消息一出,需求大增,新航上周末被擠到崩潰,部分民眾只能線下排隊數小時購票。從去年的客工宿舍疫情,到如今的社區疫情,再開通國際旅行那境外輸入肯定會再次抬頭。
行至此處,有人說新加坡現在有點騎虎難下。不過,中國專家李玲表示:「新加坡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民眾也以華人居多,比較配合防疫措施。如果新加坡想回去,他們還是可以做到,只是比較難一點」。
多久才能真正進入「新常態」,新加坡還無法給到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通心粉你覺得迎接新加坡的柳暗花明,還是推倒重來呢?快快留言告訴我們吧!
- The End -
熱乾貨:全面的留學移民政策
冷知識:有趣的奇葩百態獅城
新鮮事:及時的坡島熱門新聞
#今日匯率
1 新元 = 4.7338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2112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