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直以其高質量的教育體系聞名,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公平,確保不同經濟背景的學生都有機會接受優質教育。
2025年,新加坡教育部推出一系列新政,重點涵蓋獎學金擴容、學費補貼動態調整、託兒費用管控,以精準補貼的方式減輕中低收入家庭的教育負擔。
這不僅是新加坡「人才立國」戰略的延續,也體現了政府對教育公平的持續推動。
新政策的核心目標是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可及性,同時確保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 都能獲得充足的支持。
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畢業後的就業銜接,新加坡政府希望通過一整套精準的經濟扶持措施,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在公平的環境中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力。
01 獎學金覆蓋範圍擴大
從「精英導向」到「普惠支持」
2025年,新加坡政府進一步優化獎學金體系,降低申請門檻,讓更多學生能獲得經濟支持。 以往,新加坡的獎學金政策更傾向於資助學業優秀的學生,而新政策則更加注重公平性和社會流動性,幫助家庭經濟條件較差但仍然有潛力的學生。
01 UPLIFT提升獎學金擴容
家庭月收入上限:從4400新元提高至6000新元。
人均月收入上限:從1100新元提高至1500新元。
受益學生人數:預計從700名增至1200名。
資助金額:按收入水平分級提供1000至6000新元,涵蓋學費、教材費和課外活動支出。
此外,政府還計劃在獎學金評估標準中引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除了學術成績,還會參考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領導力、創新能力等多方面表現,讓更多具有潛力的學生受益。
02 碩士課程學費減免
申請碩士項目的學生可享受最高40%學費減免。
設立專項獎學金,優先支持家庭月收入低於8000新元的申請者。
針對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相關學科,政府還將額外提供專項研究基金,鼓勵更多學生投身科技創新領域。
03 企業聯動獎學金
資助緊缺行業人才,如半導體、醫療、生物科技等領域。
資助比例達到學費的65%-80%,畢業後需在合作企業服務2-3年。
部分企業獎學金還提供海外交流及實習機會,幫助學生提前建立國際化職業網絡。
02 學費補貼動態調整
02
精準支持不同收入家庭
新加坡政府採用收入分層模型,動態匹配學費補貼,確保資源分配合理。
不同收入層級的家庭,都能根據自身經濟狀況獲得相應的政府支持。
03 學前教育津貼加碼
家庭月收入低於6000新元的家庭,託兒費用降至收入的2%以內。
全日制託兒費用頂限調整至640新元(政府主要業者)和680新元(夥伴業者)。
多子女家庭補貼:第二個孩子起,補貼比例提高10%。
額外推出單親家庭補助計劃,確保單親家庭的孩子同樣能獲得良好的學前教育。
04 高等教育學費補助
公立大學及理工學院助學金覆蓋比例提升至75%-95%。
低收入家庭每年自付學費最低僅需150新元。
收入波動緩衝機制:家庭若遇突發經濟困難,可申請暫緩支付,並提供免息分期。
部分學科特別補助:針對高需求但學費昂貴的專業(如醫學、工程、法律等),政府將額外提供學費補貼。
03 託兒費管制與資源擴容
破解「入園難、入園貴」
政府採取供給端和價格端雙重措施,確保學前教育更加普惠
新增4萬個學前教育名額
未來五年內,政府將在新組屋區增設託兒所。
6000個名額專供2歲以下嬰幼兒,預計滿足80%適齡兒童需求。
政府還將與私立託兒機構合作,提高私立託兒所的政府資助比例,以降低家長的負擔。
嚴格收費監管框架
所有政府資助機構需公示費用明細。
禁止額外收取教材費、活動費等隱性支出。
設立托育費用申訴委員會,專門處理不合理收費投訴。
對違規託兒機構實施罰款及暫停營業等懲罰措施,確保市場規範。
提升托育服務質量
更新學前教育認證標準,推動STEM、雙語教育等特色項目。
增加早教師資培訓投入,確保師資水平匹配學前教育擴張需求。
試點智能托育系統,通過AI技術提高托育機構的管理效率。
04 配套支持措施
構建全周期教育保障網
支持措施
除了直接的經濟援助,政府還通過多種政策聯動,為學生提供完整的教育支持。
教育儲蓄計劃(Edusave)
每位學生帳戶注資1300新元,可用於支付課外課程和升學考試費用。
提供更多校外實習與社會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實際技能。
免息留學貸款
最高額度5萬新元。
還款期延長至10年,畢業後穩定就業後開始償還。
額外設立國際交換生基金,資助低收入家庭學生進行海外交流。
就業銜接支持
新增半導體工程師、人工智慧專家、可持續發展顧問等緊缺職業崗位。
畢業生進入相關行業工作,可獲就業准證加分。
試點校企合作培養計劃,讓學生在校期間提前接觸企業項目。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隨著教育援助政策與國際人才戰略的協同推進,新加坡正從「精英教育高地」轉型為「普惠型全球教育樞紐」。
對留學生而言,這裡不僅是學術卓越的證明之地,更是憑藉公平政策與務實支持實現個人躍遷的理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