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加坡永久居民(PR)申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是在移民人數不斷增長的背景下,申請成功的難度不斷上升。2025年,新加坡PR的申請形勢卻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儘管整體通過率依然維持在較低水平(約10%),但某些特定人群的獲批率卻出現了顯著提升。根據新加坡移民局的官方數據、人口簡報及一線案例,本文將詳細分析今年最容易獲得PR的四類人群,幫助申請者精準規劃,提升申請成功的機會。
大選年新加坡PR申請現狀
2025年是新加坡的大選年,根據歷史經驗,大選年往往伴隨著政策的不確定性和審查的更加嚴格。不過,也有數據顯示,某些大選年反而會出現審批數量的增長。例如,2015年新加坡大選年PR獲批人數就有所增加。而2025年1月,已有不少多次被拒的申請人成功獲批,顯示出政策或在某些領域有所放寬或傾斜。
2024年,新加坡總人口增加了12萬,其中EP(就業准證)和SP(創業准證)持有人數占總人口的21%,導致PR申請池的擴大。儘管競爭激烈,但新加坡政府仍然優先吸引高素質、貢獻大的申請者。為了提高成功率,申請人需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準備,包括個人背景、公司穩定性及對本地的貢獻等。
四類人群2025年PR獲批率顯著提升
1、高學歷技術人才:科研、金融、科技領域成為「黃金賽道」
新加坡移民局對高學歷和技術領域的申請人給予了高度重視。特別是在科研、金融、科技領域工作的人,往往能直接推動新加坡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例如,持有TP(技術准證)或ONE Pass(高端人才准證)的人群,其PR獲批率遠高於普通EP/SP持有者。官方數據顯示,持有TP准證的高薪技術人才,尤其是月薪達到2萬新元以上、在市值超5億美元的企業工作的人,其PR獲批率高達70%。此外,年薪達到36萬新元以上的金融或科技高管,其PR獲批人數在2024年大幅增加。
楹進集團顧問表示,針對高學歷技術人才的申請者,建議優先申請TP或ONE Pass等高端准證,並突出自己在專利、行業獎項及重大項目上的貢獻。
2、本地教育背景的留學生:低齡留學群體成「隱形贏家」
留學背景成為新加坡PR申請的重要優勢。特別是那些在新加坡本地教育體系下成長的留學生,往往更易獲得PR。自2024年起,通過新加坡國家級考試(如PSLE、O/A水準)並表現出色的留學生,可直接申請PR。這一政策進一步促進了低齡留學群體的PR獲批率,尤其是那些家庭具有紮根新加坡意圖的申請者。
成功的案例包括: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政府中學讀書,通過O水準考試後,在六個月內便獲得了PR。另有一位低齡留學生家庭通過教育與家庭紮根的組合策略,成功提升了PR申請的通過率。
對於有留學計劃的家庭,建議優先選擇政府學校或IP課程,並考慮家長同步申請自雇EP或創業移民,這樣能夠形成家庭聯申的優勢。
3、長期穩定貢獻的「老申請人」:居住時長與社區融入是關鍵
長期在新加坡居住並深度融入本地社區的申請人,是獲得PR的另一重要群體。新加坡移民局非常看重申請人的居住時長及其對本地社區的貢獻。據官方數據,2025年1月的獲批案例中,超過60%的申請者為居住超過5年的「老申請人」。這些申請人在申請時通過增強自己的CPF(中央公積金)繳納比例,或通過參與本地義工活動和社團活動,成功提升了PR申請的通過率。
楹進集團顧問表示,對於已經居住超過5年的申請者,建議在申請前定期參與社區活動,並保留相關義工記錄和推薦信,以增強與本地社區的融合度。
4、家庭紮根型申請人:婚姻、生育、贍養父母成「加分項」
新加坡政府對家庭單位的移民申請給予了更多關注,特別是在婚姻、生育及贍養父母等方面表現出的家庭紮根意圖。這些因素能夠顯著提升申請人的PR成功率。2025年,已婚未育的雙EP家庭,尤其是居住滿兩年的家庭,其PR獲批率提高了25%。此外,PR身份還可為申請者的父母提供長期准證(LTVP),這也成為一個加分項。
例如,一對來自中國的夫妻在居住滿兩年後,通過突出子女的本地教育規劃,成功獲得了PR;另一位獨生子女為患病父母申請LTVP時,同時提交PR申請,也提高了獲批的可能性。
對於此類申請者,建議主申請人攜帶配偶和子女一起申請,並在為父母申請LTVP時,同步提交詳細的家庭紮根計劃。
規避高頻拒簽原因
儘管政策不斷傾斜,有些申請者依然因各種原因未能成功獲批。常見的拒簽原因包括材料疏漏、虛假信息、未能展示出居住的貢獻和與社區的融合度等。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申請者應確保提交的所有材料完整且真實,特別是收入證明、稅單、CPF繳納記錄等關鍵文件。同時,展示出自己與新加坡社區的深度融合,如參與公益活動等,也能顯著提高通過率。
儘管新加坡PR申請的競爭日益激烈,但通過精準定位目標人群,並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申請策略,依然有較大的成功機會。對於準備申請PR的人士而言,早做準備、穩妥規劃,尤其是在新加坡大選年,能夠抓住政策窗口期,提高獲批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