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少女受伊斯兰国组织(ISIS)网络宣传影响而自我激进化,希望嫁给组织战士,是首名在我国内安法令下被惩处的少女。专家警告,许多极端组织如今也积极招募女性,以“爱情”和“婚姻”为饵的手法并非新现象,在网络时代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内安局今天(2日)发布的文告说,15岁少女今年2月被当局发出限制令。少女在上网宣誓效忠组织后,将自己视为伊国组织的一员。她渴望嫁给伊国组织战士,并在2023年7月到去年12月之间,同至少八名海外支持者展开短暂的恋爱关系。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政治暴力与恐怖主义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杨曜任接受《8视界新闻网》访问时表示,“圣战新娘”和“网络诱导”并不新鲜。伊国组织曾在2014年至2018年间利用这类策略,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地区招募女性。
“浪漫式激进化”不止针对女性 专家也说,“浪漫式激进化”并不是专门针对女性的手段。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安全研究教授罗汉·古纳拉特纳(Rohan Gunaratna)举例说,印度尼西亚女圣战分子凯伦·艾莎·哈米登(Karen Aizha Hamidon)曾引诱十几名男性,为她提供经济支持并协助她的“斗争”。
回教专业人士协会主席法图拉赫曼·达沃德博士(Fathurrahman Dawoed)说,那些正经历情感困扰或身份认同挣扎的年轻人,可能会在网络虚拟关系中,找到归属感、爱情或情感上的认可。对极端组织来说,这种情感脆弱正是一个切入点。
他也说,虽然新加坡的反极端主义策略非常有力,但人们越来越了解到,需要解决情感和心理操纵问题,尤其是通过网络空间进行这种操纵。
“这不仅关乎意识形态,还关乎身份、情感和人际关系。社区外展、学校项目和宗教康复小组 (RRG) 等咨询服务确实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但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意识,尤其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有这方面)的意识,以便尽早发现这些(年轻人的)情感弱点。”
内安局今天发布的文告中也透露,另一名17岁少年则因仇视回教,自认是“东亚至上主义者”并受极右翼极端主义影响, 在今年3月被当局发出拘留令。他也曾同去年12月因自我激进化被拘留的18岁本地青年李洐秋在社媒上交换这类材料,但两人从未见面,也不清楚对方在本地发动攻击的阴谋。
防止极端意识形态本土化 社会凝聚力至关重要 达沃德博士说,“东亚至上主义”的出现,说明极端主义能够被本地化,其危险在于,这些基于仇恨的思想不再被视为“外来威胁”,反而可能让人觉得是“本土声音”,因而更难被察觉。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更强的批判性思维教育、数码素养训练以及对多元文化和谐价值观的培育。我们必须赋予年轻人能力,去质疑他们在网络上接触到的内容,并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坚强、包容的身份认同,从而拒绝一切形式的仇恨。”
古纳拉特纳教授则提到说,为了防止并对抗极右翼意识形态在东南亚的本土化趋势,各国政府应与社区合作。
“如果我们不在社会凝聚力上努力,极端意识形态就会本地化,并调整其叙事以迎合区域文化与怨情。”
杨曜任也说,社会凝聚力仍是我们抵御激进化的第一道防线。
他说:“内安局在打击极端主义和激进主义方面做得很好。虽然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来让年轻人融入社会,但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相关报道:
首例!15岁少女因自我激进化在内安法令下被惩处
02/04/2025 15:00
01:57
首例!15岁少女因自我激进化在内安法令下被惩处
自我激进化呈年轻化趋势 内安局十年处罚17名未成年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