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内政部近日披露两起震撼案件:一名 15 岁马来族少女因沉迷极端主义资料,成为本地首名受《内部安全法令》限制的未成年女性;一名 17 岁华族少年则因右翼极端思想策划袭击五所回教堂。这两起案件暴露出网络极端主义对青少年的渗透风险,内政部长尚穆根警告 "我们正面临新威胁"。
15 岁少女:从网恋到圣战 "新娘" 该中学生自 2023 年起通过社交媒体接触伊斯兰国(IS)宣传内容,短短数月内发展出八段跨国恋情,其中包括一名疑似 IS 武装分子。她多次查询飞往叙利亚的航班信息,甚至计划成为女性圣战者接受军事训练。更令人震惊的是,她通过转发极端组织文章吸引关注,幻想与武装分子组建家庭并 "养育下一代"。
17 岁少年:右翼思想催生暴力计划 受反回教和白人至上主义影响,该少年形成 "东亚种族优越论",对马来族群产生强烈敌意。他效仿新西兰恐袭者塔兰特,观看其屠杀回教徒的直播并从中获得快感,计划购买枪支袭击本地回教堂,目标杀害至少百人。调查显示,他与此前被拘留的 18 岁极右分子李洐秋在网络结识,两人曾讨论制造 "新加坡版恐袭"。
部长警示:极端化低龄化趋势 内政部长尚穆根 4 月 2 日指出,这是本地首次出现未成年女性因极端主义受限制令,且青少年自我激进化周期缩短至数周。他强调:"任何针对特定族群的袭击都将撕裂社会,我们必须共同守护多元和谐。" 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本地涉恐女性增至十人,年龄最小仅 15 岁,网络成为主要渗透渠道。
社会联动应对 当局已加强网络监控与青少年教育,社区组织与宗教团体启动 "数字监护人" 计划。家长被呼吁关注子女网络行为,学校增设极端主义识别课程。专家指出,需通过 "家庭 - 学校 - 社群" 三级防御体系,构建抵御极端思想的防火墙。目前,内政部正与国际反恐机构合作追踪境外极端组织在本地的渗透网络。
这起案件不仅是法律事件,更是对数字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警示。正如尚穆根所言:"极端思想的病毒正在侵蚀我们的未来,唯有全民觉醒才能筑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