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將擴大營養等級標籤,主要針對五大類別食品,分別是鹽、醬料比如蚝油和辣椒醬,調味料如雞精塊、快熟面以及食用油。衛生部說這些都是國人攝取鈉或飽和脂肪的主要來源,接下來將根據產品的鈉、飽和脂肪和糖,標示為ABCD四個營養等級。
以食用油為例,如果飽和脂肪含量占總脂肪的13%或以下,屬於A級是最健康的,含量高於30%則是D級,屬於最不健康的。
一罐番茄醬,如果鈉含量為A級,但糖含量為C級,飽和脂肪含量為B級,那麼這瓶番茄醬最終的等級標籤將是C級。
同時,包裝飲料和現調飲料的營養等級標籤也將做出調整,標出與營養等級對應的成分來源。按照目前的標準,一瓶不含糖的牛奶,可能因為飽和脂肪含量較高,而被標註為C,但營養成分卻顯示為零糖,令人費解。措施調整後,營養成分將顯示飽和脂肪含量,與標籤等級對應。
衛生部長王乙康在心臟基金會慶祝55周年的紀念活動上說,23種食品將按情況有各自的營養等級。
衛生部長王乙康說:「這是因為我們意識到產品種類繁多,不同菜肴使用的醬料和調味料不一樣,使用方法和用量也不一樣,每一種產品的鈉和飽和脂肪含量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