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全面徵收全球關稅,給全球市場帶來新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新加坡正加大力度,努力重振股市,將自己打造成值得信賴的公司上市中心。
1. 50億新元的市場改造
新加坡股市面臨著幾個眾所周知的挑戰:流動性低、估值過低、並且經歷了私有化浪潮。
針對這些問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股票市場審查小組(EMRG)最近宣布了多項措施,包括一項50 億新元的股票市場發展計劃。該舉措旨在鼓勵更多投資者對新加坡上市股票進行投資。
2025 年 1 月 6 日,新加坡交易所大樓外觀。來源:CNA/Wallace Woon
其中包括對具有良好投資記錄的基金經理的激勵措施,以及對通過專注於新加坡上市股票的基金管理和諮詢服務產生的收入的稅收激勵。
該計劃還為新企業在首次上市提供 20% 的減免企業所得稅率,同時為二次上市提供 10% 的退稅。
新加坡上市基金的合格收入將享受5%的優惠稅率。EMRG建議縮短上市時間,增加首次公開募股前發行人與投資者接觸的靈活性,並簡化招股說明書披露要求,聚焦核心信息。
50億新元計劃或吸引更多資金入本地市場,因新加坡基金經理大部分資產(AUM)投向國外。據金管局2022年調查,新加坡機構管理的4.9萬億新元資產中88%投向亞太(不含新加坡)。
關鍵問題是這些資金將如何分配,以及是否會用於投資市場上被嚴重低估和忽視的中小型股。
2. 小型股實力
新加坡三大銀行(星展、華僑、大華)占據市場主導,每日交易量占比約25%,其在STI中的權重從2019年的40%升至54%。
新交所80%以上上市公司市值低於10億新元,屬小型股市場。儘管這些中小型股經營良好、盈利豐厚、股息高,但仍被低估。振興這一板塊有望為新交所帶來急需的流動性和活力。
新加坡三大銀行, 來源:sharesinfo4u
與其強迫基金經理投資個股,更有效的策略可能是創建基於中小型公司的指數和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 比如 SGX50、SGX100 和 SGX200。
這些基金將使包括家族理財室在內的機構投資者更容易接觸中小型股,從而提高流動性。此舉可能會通過將機構資金引入以前被忽視的領域,大大改變當地市場的交易動態。
雖然EMRG的50億新元計劃是積極的一步,但一些行業觀察家認為,可以採取更多措施來支持新交所,例如考慮政府支持的基金如GIC是否應投資新交所上市股票。
如果新交所成功吸引區域性公司上市,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不投資這些公司,那將削弱其意義,尤其是GIC在香港等其他交易所也有投資。此策略可增強新交所的吸引力。
去年約20家公司退市,今年迄今已有5家。若50億新元計劃能注入足夠流動性,退市問題或可緩解,且已宣布的稅收優惠也將吸引企業來新加坡IPO。
投資者教育是潛在領域。年輕散戶投資者傾向投資海外市場和加密貨幣等高波動性資產。目前新交所散戶投資者多為55歲及以上,吸引年輕投資者有助於多元群體並鼓勵參與本地市場。
最後,吸引港務集團、樟宜機場等大型知名公司在新交所上市,可提升其競爭力。降低交易費用和稅費,將降低成本,使其成為亞洲具吸引力的交易平台。
參考資料:
1.https://www.channelnewsasia.com/commentary/sgx-singapore-stock-market-mas-5-billion-investor-interest-listings-volatility-tariffs-5041971,C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