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拥有 30 年历史、在本地及国外均有业务的老字号服饰公司,近日遭遇电邮诈骗,损失近 30 万新元。诈骗分子入侵公司电邮系统,冒充香港供应商,成功诱使公司将款项汇入虚假账户。事发后,公司老板在本地报案,其妻子也前往香港报警,目前两地警方均已介入调查。
公司老板李先生(化名)透露,今年 1 月 21 日,公司收到香港供应商的 “付款请求”,公司答复将在 2 月 6 日付款。2 月 3 日,公司突然收到一封看似来自供应商的邮件,称因高层变动需更换银行账户及账户名,并要求公司将原定于 2 月 6 日汇出的款项转至新账户。李先生称:“这封邮件其实是骗子用一个极为相似的邮箱发出的,仅比真邮箱多了一个‘S’。而且骗子对我们与供应商的业务往来了如指掌,知道付款日期,所以我们当时没有起疑。”
公司按照流程,先将款项从本地银行转至本地汇款公司,再由汇款公司付给供应商在香港的银行账户。此次,公司分两次分别将 10 万美元和 12 万美元(约合 29.841 万新元)汇入对方提供的新账户。此后,骗子继续用假邮箱索要款项,并再次更换银行账户。李先生在对方第三次要求更换账户时,终于察觉异常,暂停转账,随后发现邮箱的细微差别,与真正的供应商核实后,确认遭遇诈骗。
李先生表示,骗子不仅冒充供应商,还入侵了他的电邮账号,直接向员工发送付款指示。公司去年刚更换为微软的电邮系统,并添加了两步验证,但仍未能阻止诈骗。经微软协助排查,发现骗子操控了公司电邮系统,添加了诸多奇怪设定和假电邮账号,疑似用于欺骗其他客户或合作伙伴。
事发后,公司迅速通知汇款公司,但由于转账已过去一个月,汇款无法取消。李先生在新加坡报警,其妻子李太太(化名)则飞往香港报警,并通知了香港金管局及相关银行。新加坡警方证实已接到报案,调查正在进行。李太太称,香港警方告知她,款项已被取走,难以追查。李先生认为,骗子使用的两个香港大新银行账户存在可疑,这两家公司去年底才注册成立,银行在开设账户及资金监管方面可能未尽到尽职调查义务,公司正考虑对大新银行采取法律行动。大新银行回应称已回复李先生,强调注重企业治理,执行相关政策并进行尽职调查,但出于保密未透露更多客户数据。
李先生希望通过公开此次经历,提醒其他企业提高警惕,加强对电邮诈骗的防范。他坦言,自己在汇款时因忙碌未重视汇款公司的提醒,忽视了新账户的风险。他指出,诈骗分子手法完善且不断改进,电邮内容与真实供应商极为相似,企业务必谨慎核实每一笔交易信息,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