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聊成績,不排補習!看看新加坡教育部長怎麼養娃?

2025-04-09

新加坡的內閣領導們都相當接地氣。教育部長陳振聲,也曾經抽空客串了一把新加坡的綜藝節目《阿順有煮意》,和家有小學生的主理人李銘順以女主持鐘琴一起聊美食、交換育兒經

教育部長是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陳部長的父母,當年又是怎麼培養他的?

辣媽做了個小總結,咱們一起來「偷師」吧~

部長和孩子討論成績的技巧

家裡有個剛上小學的孩子,李銘順壓力有點大,就問部長,該如何給孩子安排更好的教育培養?

結果部長說,我也有壓力呀!原來,他的2個孩子相差7歲,之前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把所有的寄託(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都放在了長女身上。

後來,警覺這樣不對,就常常提醒自己。

陳部長溫馨提醒一:孩子是獨立的,有他自己的天分,有自己的喜好和選擇。家長最重要的,是幫孩子發掘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

陳部長溫馨提醒二:千萬不要把孩子的時間表都排得滿滿的,否則他們沒有空去想像、去自由選擇,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陳振聲還舉例說,自家老二說想要去看YouTube視頻學摺紙,自己就說哦,好啊,你自己感興趣就去學吧。兒子得到爸爸的認可之後,摺紙技術突飛猛進。

這位驕傲的老父親還專門在Facebook上貼文,曬了自己兒子疊的美麗的天鵝和天蠍座紙質工藝品的照片。

李銘順還問了一個所有老父母都會糾結的問題:怎麼跟孩子聊成績?

結果陳部長說,他不跟孩子們聊成績這個話題。 ???

部長家不僅鼓勵發展興趣,還連成績都不聊的嗎?突然好想變小,成為部長家的娃怎麼辦?

不問成績,不代表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這位爸爸會一直跟孩子們強調,要有 "決心和紀律"

"為了克服困難,需要有紀律。如果你能在失敗或跌倒後,振作起來繼續行走,你最終會成功。"

他還拿自己舉例說,「我體力不是最好的,跑的不是最快的,但我作為長官,跟士兵一起跑,就會鼓勵到他們。我的孩子們也了解,爸爸不是樣樣都行的。人生不是那麼平坦的,部長也有部長的挑戰。」

陳部長後來還補充說,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利用自己的才能使更多人受益,就是成功和快樂的源泉。

教育部長的孩子,補習嗎?

教育部長會送自家娃去補習嗎?都補什麼?

主持人鐘琴的這個問題,讓辣媽瞬間精神起來!在一個身邊孩子都在補習的氛圍中,新加坡教育部長的答案還是蠻有參考意義的。

陳振聲顯然不是個「虎爸」,他表示不會為了提高成績而讓孩子們補習:

如果孩子在學校已經學了,你又送他去補習,他會覺得很悶很無聊。如果他在課外活動(補習班)已經提前學了,在學校上課再學,他們也就不專心了。

那教育部長的娃,在上什麼補習呢?

陳部長表示:要補就補學校學不到的,校外課程應該是有助於拓寬孩子的視野,讓他們學習新的東西。

我的孩子在校外上課,學習學校里沒有教的東西。或者是有些不能只在書本上學習的東西,比如說怎麼待人處事、了解其他社會的文化等等需要親自去體驗的東西。

部長爸媽怎麼教育他的?

被問到小時候父母的期待,是不是希望他成為一名律師或醫生的時候,陳振聲的答案讓小編震驚了一下。

他說,媽媽最常提醒他的是——不要留級,不然不僅要多付一年復讀的學費,還要晚一年出來工作,那誰來養家?

(原來部長的爸媽,也是那麼現實)

陳部長還說,那時候媽媽對他最大的期待就是,管好自己,做好應該做的事,不要成為 "社會的太大負擔"。(陳媽媽可以放心了,現在兒子沒有成為社會的負擔,而是擔負起了眾多的社會職責。)

隨後,聊到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同樣是家長,陳振聲其實很理解大家,他說,現代父母接受的教育程度都比較高,難免對孩子有更高的期待。

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很發達,每個人很容易就知道別人在做什麼,也更容易陷入比較的心態中。時間長了,給孩子和自己都造成了心理壓力。

那,這個問題又怎麼解決呢?畢竟,「過分的卷」,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不是一個家長放過自家孩子,就能解決的。

作為教育部長,陳振聲的解決方案,在上任後最大的改革中已經能夠看出一二。過去幾年,教育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宣布中小學取消各年級年中考試。

陳振聲當時在國會宣布這項改革時曾說,此舉能「激發學生全面學習並掌握技能,而不是一昧擔心與人作比較」。

其實,新加坡無論任何政策都是貫穿長遠的,教育大計更是慎之又慎。「取消中小學生年中考試」這項改革,其實是「後精英教育時代」的系列政策之一,在黃循財總理還擔任教育部長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逐步實驗和落實。

現在已經開始實施的小六會考積分制;學校自主錄取的DSA比率也在逐漸擴大;中學分流制徹底變成科目編班,讓孩子們能和修讀不同課程的同學建立友誼,學會尊重和了解彼此的長處……

學科成績,在新加坡逐漸不再是衡量「優秀學生」的唯一標準。

有個部長爸爸,

孩子們會「亞歷山大」嗎?

孩子們會不會因為爸爸是部長,倍感壓力?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來自優秀長輩的光環,也是孩子們成長中的無形壓力。

陳部長也很坦然,他回答確實會有,「如果在學校表現良好,人們會說這是部長的孩子應該做的。如果學業受到影響,他們會說作為一個部長的孩子,你不應該做得更好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但教育部長就是教育部長,話鋒一轉,他表示:學習如何應對這種壓力,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

你看,這就是人生啊~

享受了父輩成功帶來的舒適生活,壓力也是要擔的。

看了教育部長的教育觀,你有什麼想要說的嗎?留言一起聊一聊吧!

※資料來源:《阿順有煮意》


相关文章

  • 米其林三星餐廳Odette和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夢幻聯動
  • 🇸🇬最值得一試的日式燒肉店推薦🇯🇵🥢來找找你的燒肉天堂吧!
  • 爆吃預警⚠️新加坡海底撈S$19.90++無限暢吃套餐,5種肉肉吃到爽🤤全島只有3家門店能吃到
  • 「妥協換不來尊重,90天談判只是策略幌子!」李顯龍犀利剖析美國貿易施壓邏輯
  • 新加坡盛港10家咖啡廳氛圍感超濃!甜品、小吃、冰淇淋低至5新
  • 新加坡夜宵大搜羅:美食寶藏等你來打卡
  •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 新加坡 EP 申請被拒莫慌!欣冉助您扭轉乾坤,成功獲批
  • 新加坡大選觀察:當 「斜槓精英」 走進社區,治國智慧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