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新國立學院,今年6月最後一批學生即將畢業

2025-04-09

2025 年 6 月,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Yal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Yale-NUS)最後一批 257 名學生將正式畢業,隨後這所備受矚目的文理學院將永久關閉。

這一消息,如同在新加坡教育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引發了廣泛的反思與討論。

Yale-NUS 俯瞰圖 來源:GAVIN FOO

從憤怒到釋懷:複雜情緒的演變

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於 2011 年創立,是一項開創性的高等教育合作,回顧其近十多年的發展,能夠可以看出它為亞洲文理教育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2022 年,學院宣布停止招收新生,並與大學學者項目合併,組建新學院。這一決定猶如晴天霹靂,讓許多學生、校友和教職員工措手不及,憤怒與失望的情緒在他們心中蔓延。

超過 1,500 名校友和 90 名教職員工將告別耶魯大學,這標誌著耶魯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自 2011 年開始的合作關係的終結。

市政廳會議多次召開,一份要求撤銷該決定的網上請願書更是收集了超過 13000 個簽名,人們試圖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抗議。

然而,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藥。

對於像 2023 年畢業的 25 歲校友 Madhumitha Ayyappan 這樣的人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與沉澱,她逐漸釋懷。她意識到,生活必須繼續,而且要以一種富有成效的方式繼續下去。

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俱樂部主席Khwa Zhong Xuan也表示,目前的重點是加強學院的校友網絡,確保校友們不會因為學校的關閉而分散,而是繼續建設和維護這個充滿溫暖與回憶的社區。

Yale-NUS校園一角 來源:GAVIN FOO

校園的靜謐與不舍:最後的時光

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的關閉,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作為新加坡第一所文理學院,它在短短十幾年間,給新加坡的教育、學術和社會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如今的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已然沒有了往日的喧囂與活力。

25 歲的大四學生Kimberly Quek直言校園變得安靜許多,但在這份靜謐中,她卻收穫了更深入的交流與理解。她得以更加細緻地了解身邊的同學,而這種緊密的聯繫,是這所小規模學院獨有的魅力。

然而,與Kimberly Que不同,24 歲的Ashvine Pandian先生回憶起入學頭幾年的校園生活,那時的校園充滿了蓬勃的朝氣,如今的安靜讓他感受到了明顯的落差。

這種安靜的校園氛圍,也映射出了《海峽時報》採訪的學生和校友們內心的情緒——順從與接受。

儘管大多數人內心深處渴望事情能有轉機,但他們更希望以一種積極的方式,保留學院的特色,讓其遺產得以延續。

於是,藝術展、表演、書籍,這些充滿情感與創意的形式成為了他們向學校致敬的載體。一幅幅畫作、一場場表演、一段段文字,都承載著他們對這所學院深深的眷戀與不舍。

Yale-NUS活動照片 來源:AYYAPPAN MADHUMITHA

最後一年的堅守與希望

在學院的最後一年,院長喬安妮·羅伯茨教授(Joanne Roberts)和學院的工作人員們努力與學生們保持聯繫,解決他們的疑慮,比如課程選擇等問題。

學院採取了更大的靈活性,允許學生選修其他課程(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課程),以滿足畢業要求。

耶魯大學的出國留學機會數量也增加了一倍,並引入了新的全球合作夥伴,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比以往更早到耶魯大學或哈佛大學進行暑期研究。這些舉措,都為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性。

學生們也在這最後一年裡,努力享受著大學生活,不留任何遺憾。他們在校園的小吃店 Indomie 里吃晚餐,舉辦各種有趣的活動,如謀殺謎案之夜等。

儘管學校即將關閉,但他們依然在這個小而親密的社區里,享受著屬於他們的青春與歡樂。

而教職員工們也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儘管人數有所減少,但並沒有影響學生們的課程選擇,許多教授還能夠留校任教直到畢業。

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友 Madhumitha Ayyapan(右)

和她的朋友們在住宿學院組織的學期末晚宴上

來源:AYYAPPAN MADHUMITH

文科教育的傳承與展望

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的關閉,對於新加坡的文科界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學院的共同課程旨在幫助學生進行跨學科思考,這種獨特的教育模式在新加坡很難找到。

校友們希望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灌輸的價值觀——開放、多元化和願意質疑現狀——將繼續塑造新加坡的教育格局。

28 歲的 Ryan Kueh 先生,2023 年畢業於學院,他將自己能夠出版有關新加坡小販文化歷史的書歸功於學院給予他的信心。

他說:「我們敢於嘗試,敢於失敗,我從我的同學身上看到了這種信念——我們敢於做不同的事情。」這種信念,正是學院給予學生的最寶貴的財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Ayyappan女士希望將她在人類學專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她未來的醫生職業中。她堅信:「博雅教育不應該只是新加坡特定階層的專利。」這不僅是她個人的心聲,也是所有校友們的期望。

他們希望這所學院所倡導的教育理念,能夠在新加坡這片土地上繼續生根發芽,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雖然即將關閉,但它所留下的,是無數珍貴的回憶、深刻的教育理念以及一群充滿熱情與信念的校友。

這所學院,或許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它所倡導的開放、多元化和敢於質疑的精神,將永遠在人們的心中閃耀,繼續影響著新加坡的教育與未來。


相关文章

  • 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學年學歷(AY2025/26 )
  • 亞洲教育雙雄爭霸:新加坡國立與南洋理工如何定義全球頂尖學府
  • 2025新加坡留學簽證與陪讀簽證權威指南:最新政策、數據與實操詳解
  • 新加坡小學免試入學"黃金法則":避開90%家庭踩的坑
  • 新加坡留學 沒考上S AEIS?9月AEIS可以沖一把,還有國際校可選
  • 新加坡:留學價值重構‍‍‍ 文化磁場賦能國際教育
  •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碩士課程及費用全解析
  • 最經濟的新加坡專升本學位課程
  • 2025年AEIS考試結束,放榜後留學生必須知道的注意事項,趕緊碼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