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中國網友分享了在飛機上見到的馬六甲海峽。在小時候的地理課本上,「馬六甲海峽——東方十字路口」只是一個需要劃重點的名詞。直到真正俯瞰這片海域,網友才發出感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圖源:小紅書@好一個貓)
在這片海域,密密麻麻的船隻如同繁星點點,在蔚藍的大海上穿梭往來。巨型油輪、貨櫃貨船、散裝貨輪等各類船舶,滿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沿著既定的航線有序航行。文字怎樣也無法完全描述這樣的壯觀!
(圖源:小紅書@木木水吉在進步)
馬六甲海峽是全球最繁忙的海峽之一。它是連接太平洋西岸與印度洋沿岸港口的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對於東亞國家而言,尤其是日本、韓國等資源匱乏的國家,馬六甲海峽更是其能源運輸的 「生命線」。
(圖源:小紅書@木木林)
而新加坡是馬六甲海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新加坡藉助馬六甲海峽的東風,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了如今的國際化大都市。關於此,也有許多不同的聲音。
馬六甲困局與克拉運河
提到馬六甲海峽,許多簡中網讀者的第一反應就是「馬六甲困局」「新加坡靠過路費發達」「克拉峽運河」……
很詭異的是,這三個概念只存在簡中網。在任何其他地方,幾乎看不到這些傳說。
為什麼?
《新加坡眼》今天就帶大家看一看,究竟什麼是馬六甲海峽?它跟新加坡的關係是什麼?
首先,說說馬六甲海峽。許多人以為,所謂「海峽」,一定是狹窄的一片水域。其實,馬六甲海峽最寬處是250公里,最窄處也有38公里。相對來說,大家熟悉的直布羅陀海峽,最窄處只有14.3公里;另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是曼德海峽,就在葉門邊上,連接紅海和亞丁灣,最窄處是26公里。這兩個都比馬六甲海峽窄。
與馬六甲海峽差不多的是英吉利海峽,分隔英國與歐洲大陸,它的最窄處是34公里,略比馬六甲海峽窄一些。
(圖源:pexels)
所以,馬六甲海峽一點兒也不小,不要把它想像成易守難攻的天險。最窄處34公里,就這麼容易封鎖?大國海軍難道是吃素的?
退一萬步說,即便封鎖了馬六甲海峽,難道就沒了別的通道了?
當然,有人會說,所以要在泰國修克拉運河,避開馬六甲海峽,直接從安達曼海通到泰國灣,然後北上廣州、上海、大連諸港,難道不香嗎?
遺憾的是,不得不說,克拉運河完全是只存在簡中網的一個概念。至少目前仍是如此。
首先,泰國為了本身的國內政治穩定,不可能把自己國土一分為二,主動把本來已經存在嚴重分裂傾向的泰南三府,用一條人工運河給「劃出去」。本來,地理上跟你在一起,都要鬧分裂了,如果在地理上還硬生生把它隔開,能想像會導致什麼嗎?
其次,如果說美國有能力封鎖最窄處38公里的馬六甲海峽,那麼,圖紙上的克拉運河寬度為100米,為何認為美軍就封鎖不了?
再次,即便建成了克拉運河,每年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和貨量,是不是克拉運河所能承載得了?
因此,到今天為止,所謂的「克拉運河」一直還在雲端。十年前,網上還瘋傳照片和「新聞」,說「泰克拉基礎設施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與泰國官方簽署克拉運河投資建設等項目,初步預估該計劃需耗時10年、投資總額280億美元,建成之後,「中國利用克拉運河破解馬六甲困局」。
結果,很快的,當天中國官方澄清:「沒有聽說過中國政府有參與該項目的計劃」。
很多所謂的「新聞」,其實是靠簡中網讀者的愛國熱情,給自己帶來流量甚至潛在的利益,都是在消費愛國熱情。
靠過路費發達
有人說,新加坡靠收取馬六甲海峽的過路費發財。這也是蠻有意思的觀點。
在歷史上,馬六甲海峽一直是歐洲、中東、印度與東南亞、東亞諸國的交通要道。兩三百年前,挾工業革命之利,歐洲海事大國——英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在東南亞爭奪海上霸權。荷蘭先在印尼群島建立殖民地。後來,英國為了跟荷蘭搶奪海上經濟權利,於1819年開埠新加坡,把新加坡開闢為自由港,對商船減免各種稅費,爭取它們使用新加坡港。
這個「自由港」的概念,到了新加坡1965年獨立之後,仍然延續下來,成了新加坡的基本國策。至今,新加坡只對4種東西抽進口稅,那就是汽車、汽油、煙、酒。前兩者是為了控制新加坡道路擁堵,後兩者是為了健康和稅收。
馬六甲海峽並沒有閘門,難道新加坡還得搞個抬竿,像高速公路收費站那樣,不交錢不讓過?所以,所謂「新加坡收馬六甲海峽過路費」,純粹是夢話。
(新加坡港。圖源:PSA)
有人要問,使用新加坡港口難道不收費?當然收。所有港口都收費。提供服務,收取費用,天經地義。
港口收費跟「過路費」不一樣。高速公路過路費沒有選擇,只要你走高速公路,就得交費。另一方面,走馬六甲還寫,你要使用哪個港口,那是有選擇的,自己說了算。這就像走在高速公路上,你愛在哪個休息區加油吃飯休息,完全是自己的選擇。
馬六甲海峽這麼長,兩岸的港口很多。屬於馬來西亞的有:蘭卡威港、檳城港、巴生港、丹絨柏勒巴斯港、馬六甲港、麻坡港、波德申港、峇株巴轄港,還有那個好幾年前盛傳要干翻新加坡但一直還只存在簡中網上的皇京港。屬於泰國的有:普吉港、喀比港、沙敦港。屬於印尼的有:杜邁港、棉蘭港、班達亞齊港、沙璜港,還有最靠近新加坡的峇淡港(中國稱「巴淡」)。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麼多港口,商船可以隨便選,新加坡根本不是唯一的選擇。尤其是峇淡港,離新加坡不過50公里,與新加坡港一起,一南一北,扼守著窄窄的新加坡海峽,戰略位置跟新加坡沒有任何差別。
商船到了馬六甲海峽,這就像你出去旅遊,來到了美食街,兩邊都是各種餐館,你會怎麼選?有些選名氣大的,有些只選最貴不選最好的,有些選價廉物美的,有些選最便宜的能吃飽就好,有些選服務員是帥哥美女的,有些則是選自家有股份的,當然,也有些是選性價比最高的。
再舉個例子,中國的高速公路和省道,前者收費,後者不收費。大家可以想一想,為何走高速公路的多,走省道的少?當然,還是有人選擇省道。什麼時候該選什麼,各人有各人的盤算。
新加坡是屬於哪一類呢?自己判斷。
言歸正傳。我們怎樣才能看到馬六甲海峽如此壯觀的場面呢?
網友的推薦是,去往新加坡時,選擇最右邊靠窗的座位,只要沒有機體遮擋,在快到新加坡的時候就能看到馬六甲海峽啦!
五一準備到新加坡旅遊的,記住了噢!
(圖源: 小紅書@好 一個貓)
ABC丨編輯
HQ丨編審
新加坡眼丨來源
新加坡眼、PSA、小紅書、pexels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