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總結: 美國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征10%關稅,中國商品稅率飆至104%!對新加坡雖加稅不高,但iPhone恐漲價43%、美國汽車暴漲上萬新元、裁員潮暗流涌動……
這場關稅「核爆」中,小國新加坡能否獨善其身?政府發錢補貼能否兜住民生壓力?一文看懂關稅戰如何改寫你我生活。」
美國徵收關稅的亂棒開始揮舞!
4月5日開始,對所有進入美國的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的關稅,並從4月9日起對一些被視為貿易「違規嚴重國」徵收更高的關稅!
圖源:網絡
在白宮公布的包含約100個國家在內的名單中,被徵收基準關稅10%的國家很少,除了新加坡以外,還有:英國、巴西、澳洲、紐西蘭、土耳其、哥倫比亞、阿根廷、薩爾瓦多、阿聯和沙烏地阿拉伯。
圖源:早報
對於包括歐盟和中國在內的約60個貿易夥伴,美國則徵收了更高的關稅。而中國顯然是這波加征最大的目標對象:目前關稅已經加到了104%(今天中午開始實施)。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這波全球徵稅對新加坡到底有什麼影響?
這些商品以後要買不起了 新加坡
iPhone價格可能會上漲43%!
市場已經有人預測,未來4800新幣一台蘋果可能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圖源:網絡
有人可能會覺得很神奇,美國徵收其他國家進口到美國的商品,怎麼新加坡進口的蘋果手機也會漲價?
這與全球採購加工模式和整體銷售分布息息相關。
如今iPhone除了設計在美國本土外,製造鏈和組裝大多分布在中國、印度和巴西,這直接導致了從中國組裝的蘋果手機再想進入美國市場,將被徵收極高的關稅,從而導致最大的美國市場消費萎縮。
圖源:X
為了應對這樣的風險,蘋果選擇的做法只有:轉移基地,比如將組裝產能從中國轉移到關稅更低的印度,甚至不得不將部分產能直接轉移到美國本土。
而轉移產能將是一筆不小的投入,轉移到印度和巴西則罷,人力成本等都相對較低;如果選擇轉移回美國,那麼美國更昂貴的人力將進一步推高生產成本!
作為全球消費者的一員,雖然徵收的是美國進口其他地區的商品關稅,但新加坡同樣也會波及。
預計iPhone17系列首先將漲價9-25%,之後的系列將根據蘋果新的銷售和生產布局而有不同的漲幅!
示意圖
所以,並非很多人樂觀認為,我們向美國出口少,從美國進口多,關稅大棒打在我們身上不痛不癢;這波關稅徵收,一定會對新加坡有深遠的影響。
從新加坡進口美國的商品比例來看,礦物燃料占了最大的比例,約為22%,其他貨物則包括機械設備以及飛機零件等。
圖源:早報 聯合國商品貿易資料庫
這些美國生產的產品中如有零部件需要從海外採購,而又沒有得到豁免的,則一定會造成價格的上漲!
美國汽車每輛漲價4000-15000美元不等
由於美國對鋼鐵、有色金屬的進口依賴度很高,全國約有1/4的鋼鐵需要進口,1/2的鋁需要進口,更不用說如今美國汽車生產商通用和福特都很大程度依賴與美國、墨西哥、加拿大之間的產業鏈網絡。
比如,福特汽車雖然80%在美國境內組裝,但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還是主要依賴外國工廠生產。
當然,由於特朗普這種既要又要的性子,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將包括鋼鋁製品、汽車及零部件、銅製品、藥品、半導體及木材製品、黃金和美國國內無法獲得的能源與其他部分礦物,都放在了豁免中。
圖源:白宮行政命令截圖
此前根據分析師的估算,消費者在「對等關稅」之下,每輛美國製造的汽車的價格可能會增加4000-15000美元,取決於不同的美國汽車零部件的進口比例。
如今有了豁免之後,看起來漲價幅度會有所降低,但實際上根本無法做到毫無影響——關稅一定會影響到全球總體銷售額,從而導致的規模效應下的利潤降低,最終價格上漲轉嫁給消費者。
因此美國想要通過豁免的方式,降低徵收對等關稅造成自己本國產品的成本上漲,只能說杯水車薪,最終大棒一樣會落在自己的頭上。
翻譯:「我們的生活建立在世界貿易上,全面關稅意味著更高的價格,這反過來將會抑制對所有商品的需求。現在幾乎可以肯定地說,經濟衰退即將到來。」圖源:reddit
更不用說世界並非美國一家說了算,美國採取「對等關稅」,其他國家也可以採取「關稅反制」,一旦這成為了一場將很多重要生產國都捲入其中的貿易戰,那麼對於高度依賴進口的新加坡來說,都將是被波及到的受害者。
裁員潮正在向我們湧來 新加坡
除了全球商品的價格上漲外,另一個重要的波及便是新加坡的就業市場。
首當其衝的,一定是那些主要目標市場是美國的新加坡本土行業。
新加坡主要出口到美國的產品有以下幾類:
圖源:早報 聯合國商品貿易資料庫
可以看到原本藥品行業受的衝擊應該是最大,美國進口了來自新加坡藥品行業153億美元的貨物。當然,在之後白宮推出的豁免項目中,藥品也在其中,這讓小坡坡一顆惶惶不安的心好歹安定了幾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但其他的還有包括光學製品、化學品、機械設備以及電子電機(包括半導體產品等),並不是所有都在豁免之列,仍然有不少被波及到的產品。
關稅的上漲一定會轉嫁給消費者的購買價格,而提高的價格又會進一步抑制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導致產量下降、規模效應下才能實現的利潤下降。
這些行業將不可避免迎來降薪、裁員潮。
網絡示意圖
物流行業可能受影響較大
由於新加坡是重要的航運樞紐,海運業貢獻了7%的GDP,一旦由於關稅增收導致了行業放緩,那麼就業機會就必然會減少。
圖源:早報
同樣的新加坡最重要的製造業是石油和天然氣加工,全球經濟活動的放緩,也一定會導致這部分的製品需求量下降。
圖源:reddit
這些雖不是徵收關稅直接導致的影響,卻是因國際貿易戰打響後,全世界經濟都會或多或少經歷衰退的波及效應。
當然,也有小機靈鬼們突然想到了一個華點——既然全球都徵收關稅,那麼作為拿到了基本徵收10%的為數不多的國家,新加坡是不是反而將從中受益?
印度最近就放出風聲表示,這絕對一次千載難逢的彎道超車的機會。
圖源:早報
比如,其他國家可以先進口到新加坡,然後貼上新加坡製造的標籤,然後就可以逃避20%、30%甚至更高的關稅,實現所謂的關稅套利?
圖源:reddit
表面來看,emm……似乎是這樣的。
比如上文中就提到,蘋果公司可能會緊急將自己的生產組裝鏈轉移到印度,就是為了規避高懲罰性關稅的影響。但其實背後的邏輯並非大家表面看到的這麼簡單。
特朗普採取關稅亂棒措施的根源在於兩點:1、期待本國製造業的崛起 2、對特定國進行懲罰性的封鎖
因此對印度被征雖然相對於低不少,但相對於新加坡仍然高很多。
在特朗普的認知中,印度的製造業發達一樣會阻止美國國內製造業的回流和崛起。
圖源:央視新聞
而針對新加坡只收取了10%的關稅,純粹是因為看在新加坡在各國爭端中不站隊的中立態度,以及……反正新加坡怎麼蹦躂,製造業如何發達,都不會影響到美國的製造業崛起的野心。
所以問題來了:如果真的通過上述小機靈鬼們的建議,大量進口國外產品,然後再貼上新加坡製造的標誌,然後出口到美國……
一旦貿易結構發生較大的波動,貿易順逆差發生質的改變,甚至一不小心有站隊的嫌疑……屆時特朗普的關稅大棒一樣會沒有差別的落在新加坡的身上。
屆時可以說是貪了小便宜而丟了大西瓜,絕對是得不償失的做法。
此時對於新加坡而言最好的措施就是:保持現有結構不變,可以悄咪咪增加那麼一丟丟,但絕不可仗著10%的關稅高歌猛進!
在當下的混戰中,「猥瑣發育」小心避開局勢衝突中的站隊立場這條「送命題」,才是新加坡的生存之道。
政府繼續發錢補貼 新加坡
因為這波關稅的上漲,在周二下午的國會上,總理兼財政部部長黃循財發表聲明表示,政府正在重新評估今年全年的1-3%的GDP增長預測!
這波關稅上漲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前景低迷、甚至出現經濟衰退、加大通貨膨脹壓力等,勢必影響今年新加坡的GDP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