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轉眼已經快到年中了,每年5~7月都是新加坡小學一年級的報名季。去年的廝殺尤為激烈,在2A階段就有35所小學抽籤,2B階段26所小學抽籤,2C階段88所小學都需要抽籤。要知道,抽籤不僅考驗運氣,也考驗學生和家長的心跳啊!
聯合早報
本期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新加坡小學報名制度,同時奉上提升入學機率的攻略~
01 小一報名制度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新加坡的小學報名制度,新加坡的小學入學沒有考試,滿足年齡要求(6-7歲)就可以直接報名。而錄取的結果會根據多種因素進行多個階段的篩選,總的來一共有三個主要階段:
Phase 1
針對身份為公民/永久居民PR的兒童
Phase 2
針對身份為公民/PR的兒童,又細分為以下階段:
Phase 2A
Phase 2B
Phase 2C
Phase 2C Supplementary
Phase 3
針對國際學生
公民和永久居民
公民和永久居民家庭可以在Phase 1-2參與小學報名,公民會被優先錄取,其次才是永久居民。
Phase 1
第一階段,學校會錄取已經有哥哥姐姐在該校就讀的學生。這樣可以減緩多孩家庭的壓力,讓父母接送更方便。如果是正在考慮二胎的家庭,要注意大寶和小寶間年齡差不要超過6歲!否則如果大寶已經小學畢業,小寶就失去了Phase 1直接入學的機會了。
Phase 2A
在2A階段,學校會優先錄取父母是傑出校友會成員、學校管理層或是教職工的家庭子女,以及本校MOE幼兒園的畢業學生。
Phase 2B
在2B階段,學校會優先錄取父母完成了學校義工、或是學校關聯的宗教或會館成員、或是社區領袖的家庭子女。
Phase 2C
2C和Supplementary階段都是留給在前幾個階段尚未報名成功的家庭最後補充報名的機會。
國際學生
Phase 3
如果小朋友沒有公民或者永久居民身份,作為國際學生也可以直接報名小學一年級入學,但會是在Phase 3階段等待教育部分配。一般是在五月底填寫申請,之後等待電郵通知就好。
要注意的是一旦錯過了報名時間,就只能通過考AEIS入學了。因此,家長在五月一定要多多關注教育部官網!
02 如何提升錄取機率
MOE幼兒園
由於大部分新移民都是在中學或是大學工作時期才來的新加坡,校友這條就不適用了。但如果孩子在5歲之前已經成為了永久居民或者公民,可以考慮報名家附近的MOE幼兒園,來搏一個2A階段報名的機會!
要注意的是MOE幼兒園只錄取公民和永久居民,只有K1和K2兩個年級,許多火爆的幼兒園入學也需要抽籤和排隊,因此建議至少提前1年準備。以下是查詢MOE幼兒園清單的網址:
https://www.moe.gov.sg/schoolfinder?journey=MOE%20Kindergarten
義工
家長做完義工後,可以在2B階段填報小學志願。新加坡的「義工」就是國內的「志願者」。能為孩子入學加分的義工分為兩種:學校義工和社區義工。
學校義工需要準備和參與的時長更短,但可能競爭很激烈。如果家長有技能特長,比如攝影、急救、導遊證等能幫助到學校活動的,可能會機會更大。此外,學校義工只對該學校的申請有效,如果該學校落選了去報名其他學校,就沒有義工時長加成了。
社區義工申請難度小,但需要1年轉正,2年拿推薦信,也就是至少要提前3年準備。需要很長時間,但好處是整個社區內的小學都會認可義工時長。
宗教和會館成員
除了學校和社區義工外,2B階段也允許與學校有直接關聯的宗教或宗鄉會館的成員子女獲得優先錄取資格。例如聖嬰小學關聯天主教聖嬰耶穌會、菩提小學關聯新加坡佛教總會、道南小學關聯福建會館。
如果家長有相關信仰或宗鄉背景,可以積極加入。一般需要加入1-2年,並持續參加活動,才可能獲得被推薦資格。這些成員不允許直接用金錢收買組織,因此大家不要有短期投機的想法哦。
學區房
新加坡的學區房是指在小一報名進入抽籤環節時,能因為離學校更近而優先錄取的房子地址。在所有抽籤階段,學校優先錄取1公立以內的家庭,其次是2公立以內,最後是2公立以外。同時也要符合公民優先,永久居民其次的順序。
不像國內與屋主戶口綁定,新加坡是根據父母的IC地址來記錄學區位置的,因此租房也能享受學區房加分的特權。學校不要求報名前的居住時長,因此在報名當年換地址也可以。但如果因為學區房被優先錄取,要繼續在該地址居住30個月。如果入學後居住時長不滿30個月,教育部有權利要求學生轉學。
合理選校
所謂的「名校」往往是公民拼抽籤運氣的主戰場,因此永久居民家庭追求名校學區房或是義工沒有意義,機會非常渺茫。例如武吉知馬這樣的傳統名校區,人口密度雖然不高,大約為8000/平米,但名校很集中,每年超額申請率都高達3倍。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此外,要避開人口密度高的地區。比如榜鵝和盛港,雖然地區偏遠房價便宜,但由於組屋多,人口密度高達10,500/平米,且多為年輕家庭,小學數量相對不足,所以入學名額競爭都非常激烈,每年超額申請率不止2倍。
教育部並不會公布每年的學校報名超額情況,但每年聯合早報都會有相關的跟蹤報道,同時家長自發組建了一些網站收集坊間數據。想了解更多的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兩個網站的信息。
https://sgschooling.com/
https://www.kiasuparents.com/kiasu/p1-registration
身份優勢
雖然外籍學生只能在Phase 3等待MOE分配,但根據坊間傳聞和家長統計,持有家屬簽Dependent Pass的錄取率高於持有學生簽Student Pass,因此如果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考慮讓孩子來新加坡讀幼兒園時就辦理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