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国际权威研究机构发布《2025年世界最富裕城市报告》,新加坡以24.24万名可投资资产超百万美元的高净值人士,位列全球第四、亚洲第一。
这一数据较2015年增长64%,远超纽约(6%)、伦敦(3%)等传统金融中心的增速。
这座面积不足北京朝阳区两倍的城市,凭借独特的战略定位与资源整合能力,成为全球资本流动的关键枢纽,也为国际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01 新加坡的财富密码
数据背后的多维竞争力
经济密度与财富结构的双重优势,是新加坡脱颖而出的核心动力。
报告显示,新加坡每25位居民中就有1名百万富豪,财富密集度超越东京(每29人)与纽约(每22人)。
在资产层级分布上,336位亿万富豪(资产超1亿美元)与30位十亿级富豪(资产超10亿美元)的集聚,使其成为亚太地区超高净值人群的首选地。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约38%的富豪为近十年迁入的新移民,其中科技创业者占比从2015年的12%跃升至2025年的31%,折射出产业结构的深刻转型。
支撑这一现象的是新加坡17%的企业所得税率、零资本利得税政策,以及覆蓋190个国家的贸易网络。
025年数据显示,新加坡资产管理规模突破6.3万亿新元,其中78%的资金来源于亚太以外地区。
与此同时,其人均GDP达到153,737美元,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最富裕经济体,购买力平价指数(PPP)较美国高出19%。
在基础设施领域:
新加坡蝉联全球最佳机场称号,樟宜机场年客运量突破9000万人次;
全岛5G网络覆蓋率超过96%,平均下载速度达864Mbps,为纽约的1.7倍;
公共运输准点率维持在98.9%,通勤效率排名全球前三。
这些“隐形优势”构成了吸引全球人才的生活保障体系。
02 国际人才的战略机遇
从资源整合到价值创造
在财富高度流动的背景下,新加坡正从“资本中转站”转向“价值创造中心”。
2025年数据显示,其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绿色能源三大领域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4%,催生出庞大的人才需求缺口。
金融科技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
数字支付交易量在2025年突破920亿新元,跨境结算系统日均处理金额达470亿美元。
与此对应,区块链开发、量化分析等岗位薪资涨幅达12.5%,资深人才年薪中位数突破35万新元。
新加坡金管局(MAS)预测,至2027年该行业需新增2.4万名专业人才,而本地高校年毕业生仅能填补36%的需求。
医疗健康产业受老龄化趋势推动,市场规模在2025年达到320亿新元。
基因编辑、远程诊疗、医疗机器人等领域投资额同比增长41%,相关领域研究员平均薪资较2020年增长58%。
值得关注的是,新加坡临床试验通过效率位居全球第二,新药审批周期较欧盟缩短30%,吸引了辉瑞、诺华等37家跨国药企设立区域研发中心。
绿色经济赛道的崛起同样亮眼。
新加坡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东南亚最大氢能枢纽,首批项目投资额达27亿新元;
碳交易市场规模在2025年突破180亿新元,占亚洲总交易量的63%。
环境工程师、碳审计师等职位需求激增,具备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年薪起薪达15万新元。
对于国际人才而言,新加坡的独特价值在于职业发展通道的多样性。
2025年就业市场调研显示,外籍工作者中约29%选择企业任职,41%投身初创公司,另有30%通过自由职业或远程协作参与全球项目。
弹性工作制度的普及,使平均工作切换周期从2015年的4.2年缩短至2.8年。
03 未来十年的关键趋势
新赛道的爆发与转型
新加坡的财富故事远未到达终点。
多个新兴领域的布局,预示著下一阶段的增长动能。
碳金融体系的构建正在加速推进。
新加坡交易所(SGX)主导的亚洲碳信用交易平台将于2026年投入运营,初期接入87个国家碳配额系统,预计日均交易量突破8.5亿吨。
麦肯锡研究显示,至2030年该领域将创造11万个高附加值岗位,其中碳资产分析师、气候风险评估师等新兴职业占比超过40%。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