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國際權威研究機構發布《2025年世界最富裕城市報告》,新加坡以24.24萬名可投資資產超百萬美元的高凈值人士,位列全球第四、亞洲第一。
這一數據較2015年增長64%,遠超紐約(6%)、倫敦(3%)等傳統金融中心的增速。
這座面積不足北京朝陽區兩倍的城市,憑藉獨特的戰略定位與資源整合能力,成為全球資本流動的關鍵樞紐,也為國際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01 新加坡的財富密碼
數據背後的多維競爭力
經濟密度與財富結構的雙重優勢,是新加坡脫穎而出的核心動力。
報告顯示,新加坡每25位居民中就有1名百萬富豪,財富密集度超越東京(每29人)與紐約(每22人)。
在資產層級分布上,336位億萬富豪(資產超1億美元)與30位十億級富豪(資產超10億美元)的集聚,使其成為亞太地區超高凈值人群的首選地。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約38%的富豪為近十年遷入的新移民,其中科技創業者占比從2015年的12%躍升至2025年的31%,折射出產業結構的深刻轉型。
支撐這一現象的是新加坡17%的企業所得稅率、零資本利得稅政策,以及覆蓋190個國家的貿易網絡。
025年數據顯示,新加坡資產管理規模突破6.3萬億新元,其中78%的資金來源於亞太以外地區。
與此同時,其人均GDP達到153,737美元,連續三年蟬聯全球最富裕經濟體,購買力平價指數(PPP)較美國高出19%。
在基礎設施領域:
新加坡蟬聯全球最佳機場稱號,樟宜機場年客運量突破9000萬人次;
全島5G網絡覆蓋率超過96%,平均下載速度達864Mbps,為紐約的1.7倍;
公共運輸準點率維持在98.9%,通勤效率排名全球前三。
這些「隱形優勢」構成了吸引全球人才的生活保障體系。
02 國際人才的戰略機遇
從資源整合到價值創造
在財富高度流動的背景下,新加坡正從「資本中轉站」轉向「價值創造中心」。
2025年數據顯示,其金融科技、醫療健康、綠色能源三大領域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4%,催生出龐大的人才需求缺口。
金融科技領域呈現爆髮式增長。
數字支付交易量在2025年突破920億新元,跨境結算系統日均處理金額達470億美元。
與此對應,區塊鏈開發、量化分析等崗位薪資漲幅達12.5%,資深人才年薪中位數突破35萬新元。
新加坡金管局(MAS)預測,至2027年該行業需新增2.4萬名專業人才,而本地高校年畢業生僅能填補36%的需求。
醫療健康產業受老齡化趨勢推動,市場規模在2025年達到320億新元。
基因編輯、遠程診療、醫療機器人等領域投資額同比增長41%,相關領域研究員平均薪資較2020年增長58%。
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臨床試驗通過效率位居全球第二,新藥審批周期較歐盟縮短30%,吸引了輝瑞、諾華等37家跨國藥企設立區域研發中心。
綠色經濟賽道的崛起同樣亮眼。
新加坡計劃在2030年前建成東南亞最大氫能樞紐,首批項目投資額達27億新元;
碳交易市場規模在2025年突破180億新元,占亞洲總交易量的63%。
環境工程師、碳審計師等職位需求激增,具備跨學科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年薪起薪達15萬新元。
對於國際人才而言,新加坡的獨特價值在於職業發展通道的多樣性。
2025年就業市場調研顯示,外籍工作者中約29%選擇企業任職,41%投身初創公司,另有30%通過自由職業或遠程協作參與全球項目。
彈性工作制度的普及,使平均工作切換周期從2015年的4.2年縮短至2.8年。
03 未來十年的關鍵趨勢
新賽道的爆發與轉型
新加坡的財富故事遠未到達終點。
多個新興領域的布局,預示著下一階段的增長動能。
碳金融體系的構建正在加速推進。
新加坡交易所(SGX)主導的亞洲碳信用交易平台將於2026年投入運營,初期接入87個國家碳配額系統,預計日均交易量突破8.5億噸。
麥肯錫研究顯示,至2030年該領域將創造11萬個高附加值崗位,其中碳資產分析師、氣候風險評估師等新興職業占比超過40%。
家族辦公室生態的升級重塑財富管理格局。
截至2025年,新加坡家族辦公室管理資產規模達9000億新元,較2020年增長470%。
為提升專業度,行業准入標準從最低資產管理規模500萬新元提升至2000萬新元,推動73%的機構增設ESG投資部門。
這一轉變使得具備稅務規劃、遺產信託等專業資質的人才薪資溢價率達25%-30%。
數字遊民經濟的成熟開闢全新工作模式。
憑藉全球最快的寬頻速度(264Mbps)和覆蓋全島的152個共享辦公空間,新加坡吸引逾34萬名遠程工作者常駐。
2025年推出的「科技通行證」(Tech Pass)允許外籍人才同時為多家跨國企業服務,相關從業者年均收入達28萬新元,較傳統辦公室職位高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