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客机航班上充电宝着火事件频发,泰国、马来西亚、韩国以及台湾等地的多家航空公司纷纷出台新规,禁止在机上使用充电宝。这一系列举措引发广大旅客关注,在新禁令下,出行前该如何准备充电宝,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将充电宝归类为锂电池,按照规定,乘客必须随身携带充电宝,严禁托运。不过,不同航空公司对于可携带充电宝的数量要求各异,比如中国民航局限定每名旅客携带充电宝不超过两个。随着新规频出,各航空公司对充电宝容量和数量的规定不尽相同,建议乘客出行前通过网络或直接向航空公司咨询确认。
以新加坡航空及其旗下的酷航为例,自 4 月 1 日起,禁止旅客在航班途中使用充电宝,也不能通过机上 USB 埠为充电宝充电。在携带数量和容量方面,乘客可携带合理数量、容量不超过 100Wh 的充电宝,无需特别批准;若想携带容量在 100Wh 至 160Wh 之间的充电宝,则需提前获得航空公司批准。市面上常见的 1 万 mAh 至 2 万 5000mAh 的充电宝,容量大致在 37Wh 至 92.5Wh 之间,基本符合新航的可携带容量标准。
不少人也对蓝牙无线耳机能否正常携带上机存在疑问,毕竟其充电壳和耳机内均装有锂电池。新加坡民航局适航审定司司长冯凌晖回应称,这类充电壳内的锂电池通常容量极小。例如,AirPods 充电壳内锂离子电池容量为 1.52 瓦时,单个 AirPod 耳机锂离子电池容量仅 0.093 瓦时,整体风险极低,可正常带上飞机。
航空公司之所以加强对充电宝的管控,与多起安全事故直接相关。1 月 28 日,韩国釜山航空一架飞往香港的客机在起飞前突发火灾,机舱顶部近乎全毁,疑似由客舱行李舱内的充电宝引发。随后,釜山航空自 2 月 7 日起禁止乘客将装有充电宝的行李放置在座位上方行李舱。2 月 24 日,一架峇迪航空客机从新山飞往曼谷途中,行李舱内也发生疑似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
目前,除釜山航空、新航与酷航外,马国民航局自 3 月 4 日起要求航空公司提醒乘客,充电宝必须放在随身包内,不可收进行李舱;泰国航空 3 月 15 日起禁止乘客在机上使用充电宝;台湾长荣航空 3 月起全面禁止乘客在飞行时使用充电宝或为备用电池充电;香港民航处宣布,4 月 7 日起,港航和国泰航空等航班上,乘客不得使用外置充电器为其他便携式电子装置充电,也不得为外置充电器充电,同时禁止将外置充电器置于行李架上。
那么,在不能使用充电宝的情况下,长途飞行中电子设备没电该怎么办?部分航空公司的飞机座位配备有 USB 充电口,可供手机等设备直接充电;若飞机未提供此类充电设备,乘客不妨关闭手机,好好休息。
在确保乘客遵守规定方面,新加坡民航局适航审定司司长冯凌晖表示,民航局会定期与航空公司和地勤人员沟通,督促执行相关限制。航空公司已制定锂电池携带处理程序,民航局也要求航空公司和地勤人员接受相关培训,熟知乘客行李中携带锂电池的限制。新航也指出,旗下经过专业培训的空服人员会全力确保乘客遵守机内安全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