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檳城,舊時名叫檳榔嶼,如今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馬來西亞「矽谷」!
這裡聚集了英特爾、英飛凌、歐司朗等電機、電子、半導體領域的世界知名科技企業!
但在今天的新人物主角朱振榮看來,檳城是被稱為大馬「矽谷」也好、還是「東方矽谷」都差不多。他覺得「矽谷代表的是企業家精神,而非廉價勞動力!」
他靠著2萬令吉的起步資金,硬是創造了一段4.2億美元的商業傳奇,成為馬來西亞第43大富豪。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
惠普是他夢的開始!
朱振榮,1970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森美蘭州,是大馬華裔。
他中學時期就讀於百年華校——芙蓉中華中學(成立於1913年,位於大馬森美蘭州首府芙蓉市,是森美蘭福建會館先賢為了百年樹人教育大家創立的森州第二所華校)。
後考入檳城的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獲得電器於電子工程學士學位,還取得了影像處理系理科碩士。
1993年時,正在讀大二的他以實習生的身份入職了惠普馬來西亞分公司。
後來通過自己不懈努力,他終於成為了一名可以獨當一面的電子工程師。在惠普工作的6年時間裡,他憑藉對事業發展的熱忱與努力,在崗位上發光發熱,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得到領導的賞識獲得了前往惠普美國總部的機會!
來到美國總部後,他了解到惠普當年也是從一個小小的車庫起步,一點點蛻變為一家跨國科技巨頭的傳奇經歷,被惠普創始人的創業精神深深感染。
他想到自己與惠普的兩位奠基人比爾·休利特、戴維·帕卡德一樣,都是電子工程師出身,「他們可以做到,為何我們不能?!」
朱振榮內心深處的創業火苗開始熊熊燃燒!在1999年時,已經在惠普工作6年的他因為一個人的出現決定辭職創業。
與兩位好友開啟創業之旅
起步資金僅有2萬令吉…
1999年的一天,朱振榮的同事兼好友蕭國棟找到他表示:「自己有朋友在檳城的電子廠需要安裝視覺檢測系統,邀請他辭去高新工作,出來創業。」
當時的朱振榮也才二十七八歲,是惠普最年輕的工程師。一心想要效仿惠普的兩位創始人的他因此決定辭職出來創業。
在2000年,偉特應運而生!但當時起步資金僅有2萬令吉,公司總共只有他與蕭國棟、楊雪宏三個人。剛開始時,蕭國棟並未從惠普離職,每天都是下班後才會過來幫忙。
從左往右:朱振榮與蕭國棟及楊雪宏
楊雪宏曾經是到惠普工作的實習生,是某大學電腦系的高材生,十分擅長寫程序,同時他也是偉特的第一名員工,現如今已經成為了偉特的股東兼執行董事。與朱振榮、蕭國棟並稱偉特機構「創始三劍客」。
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僅花費半年時間就將視覺檢測系統研發出來,交付給電子廠組裝後,獲得了四五萬令吉的收益,這是他與夥伴們創業所得的第一桶金!
在經營公司方面,朱振榮深知,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因此十分重視研發投入,堅持將每年利潤的1%投入研發並始終專注於自動機器視覺檢測系統研發與生產,還積極拓展客戶群,避免過度以來單一客戶。
在這種經營方針下,偉特機構逐漸成為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最大的自動機器視覺檢測系統供應商,客戶遍布全球,包括日月光、鴻海集團等知名企業。
後來公司上市後,他與夥伴、共同創辦人兼高級行政總裁蕭國棟及楊雪宏領取的一直是大馬上市科技公司最低薪資。身為公司總裁兼執行長,朱振榮的薪資還不足2萬令吉!
他還曾以惠普創辦人、蘋果創辦人喬布斯為例來印證這個觀點。
朱振榮:愛是一切動力的源泉
每年撥1%利潤用於慈善及教育
朱振榮的成功不僅僅體現在創業成就上,更體現在他對於企業文化的獨特理解與踐行。
在他的領導下,偉特機構每年都會從利潤中撥出1%,用於慈善與教育用途。
他曾在母校芙蓉華中給同學們講述了「母親用打工賺來的前給他買相機」的感人故事。當年她在檳城讀大學時,在餐廳打工的母親得知他喜歡攝影,於是從一位客人手中買下了一部二手相機給他,每當他拿起那部相機拍照時,他覺得每一張相片背後都寫滿了母親的愛。
大二再惠普實習時,他看到公司用光學照相機檢查生產線產品是否有缺陷的時候,感受到了相機的力量。後來就以惠普的這項技術為題準備了畢業論文。
這也給他創造偉特帶來了啟發。
他認為:「愛的本質就是分享,創業也是如此,只有無私、願意與人分享的精神,才能培養創業家的精神!」
當年,年僅12歲的喬布斯曾打電話給惠普創辦人比爾·休利特,希望惠普給自己加工幾個零部件。對於一位少年的要求,比爾·休利特不但仔細聆聽對方的請求,還親自安排將3個零部件交到喬布斯手上,後來,他還親自帶領喬布斯參觀惠普的生產線,還允許喬布斯在暑假時到工廠打工。
朱振榮曾表示,在他40歲以後,覺得最佳的企業管理,是能夠啟發人人自我管理,不需要管理的管理才是最高境界。而以愛為管理,就能啟發人的無限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