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人力成本紅線倒逼轉型!新加坡餐飲破解高流失困局,中國經驗是關鍵

4天前

在新加坡的繁華商圈,每隔三分鐘就有一家餐廳更換招牌。2024 年 3047 家餐飲店關閉與 3790 家新店開業的悖論背後,是行業生態的劇烈震盪 。

新加坡餐飲協會(RAS)新任主席 Benjamin Boh 指出,這種 「高頻疊代」 對企業和員工都是雙重損耗,「當一家餐廳倒閉時,不僅老闆損失投資,接受過培訓的員工也面臨職業斷層,這樣的行業生態難以持續。」

高流失率背後的 「生態危機」

數據顯示,新加坡餐飲業近五年平均存活率僅 52%,2024 年關店數達近二十年峰值。Boh 分析,這不僅是租金高企或人力短缺的表象問題,更暴露了 「商業模式同質化」 的深層矛盾:「許多新品牌帶著跟風心態入場,缺乏差異化競爭力,一旦營銷熱度消退,就難逃關店命運。」

這種惡性循環直接導致行業陷入 「培訓 - 流失 - 再培訓」 的死胡同。某本地連鎖餐飲集團透露,新員工培訓成本年均增長 25%,但半年內流失率超過 40%。

Boh 強調:「當消費者找不到值得重複光顧的理由,當員工看不到職業發展的路徑,行業就失去了根基。」

中國品牌的 「留客密碼」:從流量到 「留量」 的進階

在考察了 20 多家中國頭部餐飲企業後,Boh 總結出三大核心經驗:

「用戶運營」 替代 「門店擴張」

中國奶茶品牌 Chagee 在新加坡的策略值得借鑑:通過 APP 構建 「會員專屬權益體系」,用戶可通過積分兌換限定產品、參與線下品鑑會,復購率達 65%

「他們不是單純賣產品,而是經營一個『餐飲社群』,讓消費者產生情感連接。」Boh 指出,這種從 「流量收割」 到 「用戶深耕」 的轉變,正是新加坡品牌欠缺的能力

技術賦能服務體驗

海底撈濱海灣店的智能點單系統將服務效率提升 40%,其 「Hi 撈送」 小程序更實現 「堂食 + 外送 + 零售」 三位一體。

Boh 認為,新加坡餐飲業不應將數字化局限於 「無接觸點餐」,而應像中國同行那樣,通過數據精準捕捉用戶需求,例如某四川火鍋品牌的 CRM 系統,能根據顧客用餐頻率和偏好,自動推送定製化優惠券,將沉睡客戶喚醒率提升 30%。

供應鏈的 「成本魔法」

蜜雪冰城在兀蘭自建的中央廚房,將原料成本壓縮至本地品牌的 1/3,其 「供應商共享平台」 更實現物流成本占比 5% 的行業奇蹟。

「中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已進入『網絡協同』階段,而我們的很多品牌還在依賴傳統經銷商,中間環節損耗嚴重。」Boh 強調,這正是新加坡餐飲降低成本的關鍵突破口。

協會破局:

從 「經驗借鑑」 到 「生態重構」

面對行業困局,新加坡餐飲協會(Restaurant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簡稱RAS)正推進三大戰略:

「精準取經」 中國深度考察

2025 年下半年,協會將組織 150 家會員企業赴深圳、成都,重點學習 「CRM 系統應用」 與 「供應鏈網絡構建」。

Boh 透露,考察團將深入探訪喜茶的 「數據中台」、絕味的 「中央廚房集群」,「我們不僅要看成功案例,更要研究他們如何應對監管合規與本土化挑戰。」

技術賦能 「輕資產轉型」

針對中小企業技術投入門檻高的問題,RAS 正在篩選適配新加坡市場的 SaaS 解決方案,涵蓋智能點餐、庫存管理、會員系統等模塊。

「我們計劃通過集中採購,將企業數字化成本降低 40%,同時對接政府 CDG 津貼,最高可覆蓋 70% 的投入。」

Boh 表示,首批推薦的 Oddle 點餐系統和 Lingjack 供應鏈管理平台,已在試點企業實現 20% 的運營效率提升。

人才 「蓄水池」 計劃

針對人力短缺,協會推出 「學生職業通道」,與 5 所理工學院合作開設 「餐飲管理微專業」,學生可通過彈性學制獲得服務技能與數據分析雙認證。

「我們要改變『餐飲工作僅是兼職過渡』的認知,通過清晰的晉升路徑,例如從服務員到店長的『5 年培養計劃』,讓年輕人看到職業價值。」

Boh 透露,麥當勞等連鎖企業已率先試點 「儲備店長獎學金」,優秀員工可獲得全額資助攻讀餐飲管理學位。

長期主義:

當 「合規」 成為核心競爭力

在新加坡這個 「規則至上」 的市場,Boh 特別提醒從業者:「中國經驗的落地必須建立在本土合規基礎上。」 例如:

外勞配額紅線:服務業 S Pass 比例不得超過 10%,廚師 EP 月薪需達 5000 新幣,某泰國餐廳因超配額僱傭被罰款 3 萬新幣的案例警示,「人力結構優化比單純依賴外勞更重要」。

供應鏈合規網絡:進口食材需 AVA 認證,清真食品須通過 MUIS 年審,某越南河粉店因未公示生牛肉檢疫證明被停業,顯示 「從田間到餐桌」 的全鏈條追溯能力已是必備項。

數字化合規邊界:顧客數據必須存儲在本地伺服器,某韓國品牌因跨境傳輸數據被重罰,提示企業 「在享受政府補貼的同時,必須築牢數據安全防線」。

05

在 「獅城法則」 與 「中國智慧」

尋找平衡

站在行業變革的十字路口,Benjamin Boh 的思考頗具啟示:「新加坡餐飲的未來,不應是中國模式的簡單複製,而應是『本土合規框架下的創新融合』。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當 Chagee 的會員生態遇見新加坡的嚴格監管,當海底撈的智能服務對接本地的人力結構,真正的破局點在於 —— 把中國同行的『用戶運營智慧』轉化為適應本土生態的『留客系統』,把供應鏈的『成本控制能力』升級為符合新加坡標準的『合規效率』。」

或許正如牛車水新開的 「合規示範店」 所展示的:用 AI 系統管理庫存(符合 SS 583 中央廚房標準),僱傭退休人員培訓上崗(破解外勞配額限制),通過 HPB 認證的健康菜單吸引本地家庭客群 —— 這才是新加坡餐飲 「始於中國經驗,成於本土智慧」 的生存之道。


相关文章

  • 女子在地鐵站被摸屁股 猛追大喊求助勇擒色狼
  • 美國發動世界貿易戰誰將最後站在台上? 跟李顯龍上一課吧!
  • 防長黃永宏宣布引退 不參加來屆大選
  • 億元遺產引家族紛爭!長子起訴姐弟,爭奪唯一遺產執行權
  • 新加坡現裸男持刀傷人,赤身奔跑還四處搞破壞!
  • 天琴座流星雨即將浪漫來襲!新加坡這些地方可看到
  • 全球創新70%在亞洲!新加坡副總理從中關村發展談新中合作
  • 當AI邂逅星辰!中國教授這幅神作,讓新加坡總統直呼驚艷
  • 人民黨宣布競選政綱 謝鏡豐將領軍碧山 大巴窯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