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分析師說,儘管部分大眾化私宅價格已「媲美」高檔單位,整體而言仍低於高檔私宅,能滿足多數買家需求。 (檔案照片)
本地大眾化私宅價格近期走高,部分地段投標價甚至高於高檔私宅地段,未來銷售尺價預測高達2800元,直追烏節路高檔公寓。這不僅打破房地產細分市場價位的既定印象,也引發大眾化私宅價格不再大眾化的擔憂。
受訪分析師認為,雖然各個細分市場的私宅價位趨向模糊,不少大眾化私宅價格已「媲美」高檔私宅,但大體上大眾化私宅仍低於高檔私宅,依舊能滿足大部分買家的私宅需求。
房地產市場向來以核心中央區(CCR)代表高檔私宅,其他中央區(RCR)代表中檔私宅,以及中央區以外(OCR)代表大眾化私宅來細分。這樣的定義促使買家對各地區私宅價格有所預期,即核心中央區最貴,中央區以外最便宜,也構成發展商標地出價時的考量。但從最近的新私宅項目定價和地段投標價來看,這個預期不一定總是正確。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16日,位於核心中央區烏節路的首福(The Collective at One Sophia),平均每平方英尺價為2745元,與中央區以外的鑫豐瑞府(Chuan Park)2589元的平均尺價,只有5.7%的差距。首福甚至比其他中央區的譽嶺峰(Union Square Residences)3171元尺價還低。
就標地情況而言,最近幾幅中央區以外的大眾化私宅地段屢創新高,也意味著下來大眾化私宅價格會繼續高漲,甚至可能比高檔私宅還貴。
例如上月招標截止的碧灣路(Bayshore Road)地段,最高出價為容積率每平方英尺1388元,創下大眾化私宅地段投標價的最高紀錄。
高檔和大眾化私宅價格收窄 引起買家關注
隨著高檔和大眾化私宅價格持續收窄,越來越多買家會發現高檔私宅價值,進而提高對它們的興趣及需求。
新私宅市場近期情緒升溫、銷售走強,或促使發展商更有信心標地。雖然地段所在的細分市場會對其標價有影響,但最終仍取決於地點特性、附近設施和需求等因素,而非地段是否位於核心中央區或中央區以外。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震盪,導致股市暴跌並造成財富損失,可能會影響潛在購房者的購房意願和能力。不過,受訪分析師認為,從正面來看,全球股市不穩定會促使資金尋找安全港,而新加坡的樓市回報率穩定,會吸引一些資金流向本地樓市。
合登集團(Huttons)高級數據分析總監李思德也認為,房地產市場短期會稍微走軟,但長期仍是「馬照跑、舞照跳」的局面。
他以2018年特朗普首任時實施的關稅為例,本地的私宅市場價格,自那時起增長了46.2%。
李思德說:「那些在2018年後進入市場的買家都賺取可觀盈利,例如順福軒(JadeScape)的一個單位,屋主所賺取的利潤達440萬元。」
此外,他認為比起60%的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一些外國買家可能更看重資金的安全性而選擇投資本地房地產市場。「我們或會看到更多與新加坡人享有一樣稅率的美國人到本地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