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壇迎來歷史性時刻!
尚達曼總統今日正式宣布解散國會,第14屆全國大選將於5月3日震撼登場!這場被譽為"世代交替之戰"的大選,不僅是黃循財總理領軍的第四代領導班子首次接受全民檢驗,更是後疫情時代新加坡首次全面恢復實體競選的政治盛會。
4月23日提名大戰一觸即發,5月3日投票日將決定國家未來走向!
大選安排與細節
選舉日程
4月23日-5月1日:為期9天的競選期(預計恢復實體群眾大會)
4月23日:候選人提名日(全國設9個提名站,包括明智小學、崇福學校等)
4月23日-5月1日:為期9天的競選期(預計恢復實體群眾大會)
5月1日:勞動節集會(黃循財總理將發表重要政策演講)
5月2日:法定冷靜日(禁止競選活動)
5月3日:全國投票日(公共假期,僱主須確保員工有合理時間投票)
九個提名站
本次大選設有九個提名站,分別位於明智小學、崇福學校、德義中學、裕廊先驅初級學院、光華學校、美以美女校、南華中學、培青學校和尤索夫依薩中學。每個提名站將處理三至四個選區的提名工作。
選舉官韓國元(民航局局長)強調,本次大選將角逐33個選區的97個議席,包括18個集選區(GRC)和15個單選區(SMC)。參選按櫃金維持1.35萬新元,與上屆大選相同。
根據國會選舉法令,按櫃金是根據國會議員所獲得的固定每月津貼計算的,若候選人得票率低於12.5%,按櫃金將被沒收。
大選投票日為公共假期,僱主需確保有選舉權的雇員在投票日當天有合理的時間前往投票。這一安排旨在保障選民的投票權利,確保選舉的順利進行。
政治格局:4G團隊首戰 反對黨力爭突破
人民行動黨(PAP):黃循財的「領導力考驗」
黃循財總理在選舉令狀頒布後於社媒平台發文指出:新加坡正面臨全球深刻的變化,世界變得更加難以預期、動盪,甚至不穩定。
過去數十年讓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全球環境或許已不復存在。因此,他決定舉行全國大選,希望新加坡人在這一關鍵節點上,決定由哪個團隊帶領國家,共同制定前進的道路。
PAP在2020年大選中獲得61.24%的選票,但反對黨工人黨(WP)成功拿下第二個集選區,創下歷史紀錄。
反對黨陣營:積極備戰 聚焦民生議題
工人黨(Workers' Party,WP):
競選口號:「投工人黨一票,為國效勞」(Working for Singapore)
強調過去五年推動政策改革,如非選區議員提出700多項國會詢問
目標鞏固現有議席,並爭取更多選區支持
新加坡人民黨(Singapore People’s Party, SPP):
計劃競逐波東巴西單選區和碧山-大巴窯集選區
主打「透明與問責」,關注生活成本、收入不平等等議題
2020年大選在碧山-大巴窯得票率32.77%,力求本次突破
新加坡前進黨(Progress Singapore Party,PSP):
盤點非選區議員梁文輝、潘群勤過去五年表現(提呈8項動議、30多次演講)
承諾若當選將「做得更好」,爭取選民檢驗
核心議題:經濟、就業與全球不確定性
隨著中美貿易戰持續衝擊外向型經濟,2025年大選焦點集中在:
生活成本壓力(2024年核心通脹率3.8%)
就業保障(製造業PMI連續6個月低於榮枯線)
社會包容性(收入差距、老齡化挑戰)
黃循財總理在勞動節集會前的演講預計將闡述PAP的經濟振興計劃,而反對黨則可能提出更具福利色彩的政策,如提高失業援助、調整消費稅等。
選舉觀察:關鍵選區與潛在變數
碧山-大巴窯集選區:人民黨(SPP)三度挑戰,能否扭轉32.77%得票率?
盛港集選區:工人黨(WP)2020年險勝,本次能否鞏固優勢?
新增科技園單選區:覆蓋裕廊創新帶,或成新興科技選民風向標
此次大選不僅是黃循財政府的「期中考核」,更是新加坡在後全球化時代的一次戰略抉擇。隨著競選活動展開,各政黨將就國家未來展開激烈辯論,而選民的選擇將決定新加坡能否在動盪的國際環境中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