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新加坡政府面對的難題:世界熟知的貿易體系或將崩塌、貧窮階級收入不振、房價與車價高企、外來人口太多帶來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曠日長久,有些是黑天鵝比如美國颳起的關稅風暴。在這激流紛亂時節,新加坡在5月3日將舉行大選,要在激流中開創勇進新紀元。
本周二(4月15日),上任才一年多的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宣布將舉行全國大選。他表示,之所以決定在這個時候進行大選,是因為當今世界正經歷深刻的變化,變得更加不確定、不穩定,甚至動盪不安,新加坡人民必須思考由誰來帶領國家前行。
「全球過去幾十年的環境有助新加坡取得成功,但今天,這個情況可能已不復存在,」 他在4月15日通過社交媒體指出, 「這就是我決定召開這次大選的原因。在這個關鍵時刻,新加坡人應該選出一支能夠領導國家、共同規劃未來道路的團隊。」
之前黃總理曾發表兩次面對全國的講話,抨擊美國對超過180個國家加征關稅之舉,這背離世界貿易規則,並可能造成貿易混戰,這對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小國如新加坡非常不利。
在建議總統尚達曼解散國會並簽發選舉令後不久,黃總理髮布大選提名日定於4月23日,屆時將有275萬符合條件的新加坡選民在5月3日進行投票,選出新一任政府。這將是52歲的黃循財首次以總理及人民行動黨秘書長的身份,率領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eople’s Party)競逐大選。
行動黨新候選人:「新」「少」「女」
此次大選,人民行動黨推出的候選團隊有三多:新人多、年輕人多、女性多。
之前在4月12日的一個記者會上,黃總理曾透露,行動黨將在來屆選舉中推出超過30張新面孔競選議員席次,人數將是近年大選中最多的。另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行動黨有過半的新候選人半來自公務員系統和私人企業,且平均年齡不過40歲,是歷屆選舉最年輕的;而其中女候選人占比高達40%,為歷屆最高。
報道也說,行動黨可能已開始甄選第五代領導人,接棒黃循財所領導的第四代,及早上陣讓他們有更長的時間熟悉工作,接受考驗,並輪派不同部門接受磨練。
這次大選有7%為首次投票的新加坡選民,黃循財通過社交媒體在13日說,他希望與這些屬於Z時代的年輕人一起迎接未來的新挑戰,他看到了許多新加坡需要與時並進的地方,共同打造他們所要的風貌。
「你們這一代表現出一種對當前狀況不滿、要緊跟世界變革的全新企求。我們聽到了,我聽到了。」黃總理說。
去年5月,黃循財從領導新加坡20多年的李顯龍手裡,接過總理的領導「棒子」。至今,他在總理的位子上已有一年。此次大選,也是黃循財首次面對人民的「考驗」,確認其總理的資格。
在黃循財之前,新加坡僅有過三位總理:李光耀、吳作棟和李顯龍。當中,李光耀和李顯龍是父子,兩者之間的吳作棟又被認為是「過渡總理」,替李顯龍看守位子。因此有評論認為,黃循財時代才是真正的「後李時代」。
黃循財今年2月首次以國家領導人身份公布預算案,他推出了一系列減稅措施、全民現金補貼以及支援某些行業的政策,幫助人民和商界緩解生活和商業成本壓力。 有人認為這是個 「討好型」 的預算,為行動黨選前營造良好氛圍。
國人收入、生活成本、外國人仍是熱議話題
本次大選,各政黨將角逐97個議席,它們分布在33個選區,其中18個是集選區,其餘是單選區。在集選區,候選人組成團隊競選,每團3至6人 不等,票數統一計算,是全團得勝或敗北。
上次大選在2020年新冠期間舉行,行動黨獲61.24%的選票,贏得93個議席中的83席。最大的反對黨——工人黨(Worker’s Party)贏得10個席位,是自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反對黨取得的最輝煌戰果。那次戰績被廣泛認為是行動黨的一次挫敗。
儘管新加坡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也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昂貴的城市之一,尤其房屋和汽車的價格備受國民詬病。這次競選期時段全長九天,預計朝野將圍繞生活成本上升、住房需求、就業緊張、老齡化人口對醫療服務形成壓力,以及外來人口包括新移民劇增等議題進行激辯。
此外,根據調查,新加坡收入鴻溝最近有所縮小,表明黃循財上任以來力行的收入再分配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不過,弱勢群體仍生活艱辛,儘管最低收入家庭也獲得政府的財政支助,但他們的實際收入下降。
還有,新加坡的外國人比例近年遽升,如今約占總人口的30%到40%,包括永久居民和非居民。有當地人認為外國人帶來了就業競爭,也將房價上漲和公共空間擁擠歸咎於此,還有人呼籲,防止外來人口削弱新加坡人的身份認同和影響他們的價值觀。
雖說問題一籮筐,分析人士還是普遍預測,行動黨將再次贏得大選。根據民調機構YouGov的數據,今年3月接受訪問的1,845名新加坡人中,有44%已決定投票給一方政黨,而其中63%表示將支持執政黨,15%則支持工人黨。
這些年行動黨穩如泰山,該黨近年雖因一系列醜聞,形象遭受衝擊,包括一名正部長因貪腐被捕,以及議長與女議員發生婚外情而雙雙辭職,但傷害不大,反而凸顯出其有過必究,不糊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