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風暴下,新加坡的經濟困境與應對之策

3天前

近期,美國揮舞起關稅的大棒,在全球經濟領域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這一舉措如同一場「核爆」,讓眾多國家深受其害,即便像新加坡這樣看似置身事外的小國,也難以獨善其身。

4月5日起,美國開始對所有進入本國的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的關稅。到了4月9日,對於那些被視為貿易「違規嚴重國」,更是徵收更高額度的關稅。

在白宮公布的包含約100個國家的名單里,被徵收基準關稅10%的國家屈指可數,新加坡便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英國、巴西、澳洲、紐西蘭、土耳其、哥倫比亞、阿根廷、薩爾瓦多、阿聯和沙烏地阿拉伯。

而對於包括歐盟和中國在內的約60個貿易夥伴,美國則毫不留情地徵收了更高的關稅。其中,中國無疑成為這波加征關稅的最大目標對象,目前關稅已經飆升至104%,且於今日中午開始正式實施。

那麼,這場全球徵稅風暴對新加坡究竟產生了哪些深遠的影響呢?

商品價格飆升,消費成本大增

在新加坡市場,各類商品價格猶如坐上了火箭一般,一路攀升。首當其衝的便是iPhone。市場預測,未來iPhone的價格可能會上漲43%,4800新幣一台蘋果手機或許正逐步成為現實。

這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美國徵收其他國家進口到美國的商品關稅,為何新加坡進口的蘋果手機也會跟著漲價呢?

這要歸咎於全球採購加工模式和整體銷售分布。如今的iPhone,除了設計在美國本土進行外,製造鏈和組裝環節大多分布在中國、印度和巴西。

這就導致從中國組裝的蘋果手機再進入美國市場時,將被徵收極高的關稅,進而使得美國這個最大的消費市場需求大幅萎縮。為了應對這一風險,蘋果公司不得不做出轉移基地的決策,比如將組裝產能從中國轉移到關稅更低的印度,甚至將部分產能直接遷回美國本土。然而,轉移產能並非易事,這將是一筆巨大的投入。

如果轉移到印度和巴西,人力成本相對較低;但要是選擇轉移回美國,高昂的人力成本將進一步推高生產成本。作為全球消費者的一員,新加坡自然也難以逃脫這波漲價潮的影響。

預計iPhone17系列首先將漲價9 - 25%,之後的系列則會根據蘋果新的銷售和生產布局而有不同程度的漲幅。

除了電子產品,美國汽車的價格也出現了大幅上漲。由於美國對鋼鐵、有色金屬的進口依賴度極高,全國約有1/4的鋼鐵和1/2的鋁需要進口。

而且,美國汽車生產商通用和福特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與美國、墨西哥、加拿大之間的產業鏈網絡。以福特汽車為例,儘管80%在美國境內組裝,但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仍主要依賴外國工廠生產。

雖然特朗普政府將鋼鋁製品、汽車及零部件、銅製品、藥品、半導體及木材製品、黃金和美國國內無法獲得的能源與其他部分礦物列入了豁免名單,但這並不能完全消除關稅帶來的影響。

此前分析師估算,在「對等關稅」之下,每輛美國製造的汽車價格可能會增加4000 - 15000美元,具體漲幅取決於不同汽車零部件的進口比例。如今即便有了豁免政策,價格上漲的趨勢依然難以避免。

因為關稅必然會影響到全球總體銷售額,導致規模效應下的利潤降低,最終這些成本還是會轉嫁給消費者。

裁員潮暗流涌動,就業市場岌岌可危

除了商品價格上漲,新加坡的就業市場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首當其衝的是那些主要目標市場為美國的新加坡本土行業。

新加坡主要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包括藥品、光學製品、化學品、機械設備以及電子電機(包括半導體產品等)。原本藥品行業受衝擊最大,美國進口了來自新加坡藥品行業153億美元的貨物。

好在白宮推出的豁免項目中,藥品被列入其中,這讓新加坡的相關企業鬆了一口氣。但其他行業並非都如此幸運,仍有不少產品受到了關稅的波及。

關稅上漲導致產品價格提高,進而抑制了消費者的需求,企業的產量和利潤都大幅下降。這些行業不可避免地迎來了降薪、裁員潮。

物流行業也可能受到較大影響。新加坡作為重要的航運樞紐,海運業貢獻了7%的GDP。一旦關稅增收導致行業放緩,就業機會必然會減少。

同樣,新加坡最重要的製造業——石油和天然氣加工,也會受到全球經濟活動放緩的影響,製品需求量下降,進而影響到相關企業的生產和就業。

有人或許會想,既然全球都在徵收關稅,新加坡作為被徵收基本關稅10%的少數國家之一,是否能從中受益呢?

比如,其他國家可以先進口到新加坡,然後貼上新加坡製造的標籤,從而逃避更高的關稅,實現所謂的關稅套利。

然而,這種想法過於天真。特朗普採取關稅措施的根源在於期待本國製造業的崛起以及對特定國家進行懲罰性封鎖。他認為印度製造業的發展會阻礙美國國內製造業的回流和崛起,而對新加坡只收取10%的關稅,是因為新加坡在各國爭端中保持中立態度,且其製造業的發展不會對美國的製造業崛起構成威脅。

如果新加坡真的通過這種方式大量進口國外產品並貼上本國製造的標誌出口到美國,一旦貿易結構發生較大波動,貿易順逆差出現質的改變,甚至有站隊的嫌疑,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隨時會落到新加坡頭上,這無疑是貪小便宜吃大虧的做法。

因此,新加坡當下最好的策略是保持現有結構不變,可以適當進行一些小幅度的調整,但絕不可盲目擴張。

政府發錢補貼,能否力挽狂瀾?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面對這波關稅上漲帶來的衝擊,新加坡政府迅速採取了行動。在周二下午的國會上,總理兼財政部部長黃循財發表聲明,表示政府正在重新評估今年全年1 - 3%的GDP增長預測。這波關稅上漲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前景低迷,甚至出現經濟衰退,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勢必會影響新加坡今年的GDP增長。

為了緩解美國關稅措施帶來的短期壓力,新加坡政府在今年的預算案中推出了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涵蓋了個人、家庭、社區和企業等多個層面。

在個人和家庭方面,政府提供了多種補貼措施,包括社會發展理事會鄰里購物券、建國60周年鄰里購物券和水電費回扣,以幫助家庭應對通脹帶來的壓力。

對於社區關懷援助,政府增加了資金注入,幫助弱勢群體渡過難關。例如,非自願失業者從4月開始將啟動技能創前程求職援助計劃。

在企業層面,政府機構將與受美國關稅影響的企業進行更多接觸,幫助它們解決難關,渡過危機。

從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新加坡人將獲得一系列的補助措施。

21歲至59歲的國人可獲得600新幣的建國60周年鄰里券,60歲以上的國人則可獲得800新幣。21歲及以上的國人還可獲得定心與援助配套100 - 600新幣,中低收入國人將獲得消費補助券450 - 850新幣。

65歲及以上的國人可獲得150 - 450新幣的保健儲蓄,出生於1950年至1973年且保健儲蓄戶頭存款較少的國人,將額外獲得500新幣的保健儲蓄花紅。

多子女家庭中,排行第三及之後出生的孩子,從1歲開始一直到滿6歲,家庭每年可以獲得SG生活助手補助券1000新幣。

12歲及以下的新加坡籍孩童將獲得育兒SG生活補貼助手補助券500新幣,13歲至20歲的國人將獲得教育儲蓄戶頭或中學後延續教育戶頭填補500新幣。

此外,建國60周年ActiveSG積分填補(ActiveSG會員)為100新幣,新加坡文化通行證積分(18歲及以上的國人)為100新幣,納稅居民所獲得的個人所得稅回扣額為2025估稅年應繳稅款的60%,頂限為200新幣。

家庭可獲得社理會鄰里購物券800新幣,組屋家庭可獲得水電回扣440 - 750新幣、組屋雜費回扣1.5個月至3.5個月,組屋家庭和私人住宅的家庭還可獲得氣候優惠券400新幣。

從短期來看,政府的福利支出和補助措施或許能夠抵消美國關稅帶來的通脹和經濟放緩的影響。

但從長期來看,新加坡仍將面臨一個動盪不安的經濟環境。在這場經濟巨浪中,新加坡就像一艘小船,難以力挽狂瀾,唯有團結一心,隨浪逐流,並在危機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存之路。


相关文章

  • 月薪2萬新幣!新加坡這10個高薪崗位太缺人!這些人每人可拿6000新幣
  • 新加坡身份規劃怎麼選?這8種「綠通道」你必須知道
  • 新加坡大選在即,移民政策或將調整!申請PR/EP的黃金時機解析
  • 新加坡如何成為東南亞生物醫藥和醫療科技的首選地?
  • 新加坡的Angelina甜品店
  • 新加坡榜鵝藏著30家必吃美食,低至2新起!
  • 在新加坡必吃什麼?推薦幾家米其林指南上榜的福建面~
  • 令人懷念的新加坡逸群海南雞飯
  • 孤獨、租房、無存款、單身狗,他們才是新加坡過得最掙扎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