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上涨导致产品价格提高,进而抑制了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产量和利润都大幅下降。这些行业不可避免地迎来了降薪、裁员潮。
物流行业也可能受到较大影响。新加坡作为重要的航运枢纽,海运业贡献了7%的GDP。一旦关税增收导致行业放缓,就业机会必然会减少。
同样,新加坡最重要的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加工,也会受到全球经济活动放缓的影响,制品需求量下降,进而影响到相关企业的生产和就业。
有人或许会想,既然全球都在征收关税,新加坡作为被征收基本关税10%的少数国家之一,是否能从中受益呢?
比如,其他国家可以先进口到新加坡,然后贴上新加坡制造的标签,从而逃避更高的关税,实现所谓的关税套利。
然而,这种想法过于天真。特朗普采取关税措施的根源在于期待本国制造业的崛起以及对特定国家进行惩罚性封锁。他认为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会阻碍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回流和崛起,而对新加坡只收取10%的关税,是因为新加坡在各国争端中保持中立态度,且其制造业的发展不会对美国的制造业崛起构成威胁。
如果新加坡真的通过这种方式大量进口国外产品并贴上本国制造的标志出口到美国,一旦贸易结构发生较大波动,贸易顺逆差出现质的改变,甚至有站队的嫌疑,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随时会落到新加坡头上,这无疑是贪小便宜吃大亏的做法。
因此,新加坡当下最好的策略是保持现有结构不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小幅度的调整,但绝不可盲目扩张。
政府发钱补贴,能否力挽狂澜?
面对这波关税上涨带来的冲击,新加坡政府迅速采取了行动。在周二下午的国会上,总理兼财政部部长黄循财发表声明,表示政府正在重新评估今年全年1 - 3%的GDP增长预测。这波关税上涨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前景低迷,甚至出现经济衰退,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势必会影响新加坡今年的GDP增长。
为了缓解美国关税措施带来的短期压力,新加坡政府在今年的预算案中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涵盖了个人、家庭、社区和企业等多个层面。
在个人和家庭方面,政府提供了多种补贴措施,包括社会发展理事会邻里购物券、建国60周年邻里购物券和水电费回扣,以帮助家庭应对通胀带来的压力。
对于社区关怀援助,政府增加了资金注入,帮助弱势群体渡过难关。例如,非自愿失业者从4月开始将启动技能创前程求职援助计划。
在企业层面,政府机构将与受美国关税影响的企业进行更多接触,帮助它们解决难关,渡过危机。
从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新加坡人将获得一系列的补助措施。
21岁至59岁的国人可获得600新币的建国60周年邻里券,60岁以上的国人则可获得800新币。21岁及以上的国人还可获得定心与援助配套100 - 600新币,中低收入国人将获得消费补助券450 - 850新币。
65岁及以上的国人可获得150 - 450新币的保健储蓄,出生于1950年至1973年且保健储蓄户头存款较少的国人,将额外获得500新币的保健储蓄花红。
多子女家庭中,排行第三及之后出生的孩子,从1岁开始一直到满6岁,家庭每年可以获得SG生活助手补助券1000新币。
12岁及以下的新加坡籍孩童将获得育儿SG生活补贴助手补助券500新币,13岁至20岁的国人将获得教育储蓄户头或中学后延续教育户头填补500新币。
此外,建国60周年ActiveSG积分填补(ActiveSG会员)为100新币,新加坡文化通行证积分(18岁及以上的国人)为100新币,纳税居民所获得的个人所得税回扣额为2025估税年应缴税款的60%,顶限为200新币。
家庭可获得社理会邻里购物券800新币,组屋家庭可获得水电回扣440 - 750新币、组屋杂费回扣1.5个月至3.5个月,组屋家庭和私人住宅的家庭还可获得气候优惠券400新币。
从短期来看,政府的福利支出和补助措施或许能够抵消美国关税带来的通胀和经济放缓的影响。
但从长期来看,新加坡仍将面临一个动荡不安的经济环境。在这场经济巨浪中,新加坡就像一艘小船,难以力挽狂澜,唯有团结一心,随浪逐流,并在危机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