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当我的娃和我的妈都得了流感......”

3天前     静姝     6627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游牧民族在小坡”

2月初,大S因患流感在日本离世,朋友圈也里传来不少孩子感染流感的消息。一时间,家长们的神经都紧绷起来。于是,原本收纳起来的口罩又拿了出来。不过,我心中还有一丝侥幸:流感大多爆发在冬季,新加坡位于热带,流感发生的几率应该会更低。

直到某娃在学校传染了流感,我才发现这是一个认知误区——在温带气候下,季节性流感主要发生在冬季;而在热带地区,流感可能全年发生,造成更不规律的爆发【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2月20日周四晚上,某娃睡觉前喊喉咙痛,我当时没太在意,让她先睡一觉,第二天看情况是否去学校。

第二天,早上5:50,某娃来敲我的房门,没精打采地告诉我发烧了。某娃体质不错,平时感冒一般3天能好,很少去医院,可是联想到前几天看到的流感新闻,我有点担心,赶紧给学校请了假。

那天,刚好队友出差回来,在家休息半天,我便叮嘱他带孩子去离家不远的keystone clinic看病。

其实,我家附近至少有两家家庭诊所,之所以这么确定要去这家,是因为老母亲提前做了点功课。一周前,我刚得过重感冒,当时去这家家庭诊所看病时,就多问了医生一句——是否有流感检测盒和流感特效药Tamiflu(奥司他韦),得到了肯定回复。不过,医生检查后,告诉我不用做检测,因为我不是高烧,基本可以排除流感的可能性。

队友名义上休息半天,实际上也是在家远程工作,以为某娃只是普通感冒,给她吃了退烧药就没再多管。直到下午我打电话问,才得知某娃病情加重了,退烧药都压不住高烧了,于是我连催带吼让他带娃去诊所。

看到队友发来的诊断结果,我竟然有种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的感觉。孩子检测出乙型流感,配到了特效药Tamiflu(奥司他韦)。一回到家,队友就让我赶紧吃药。

“我又没病!”

“医生除了给某娃开药,还给我们全家都开了预防药。我和女佣都吃了。”

我好奇地接过药——标签上面果然写着我的名字,还分别标注了用于预防和用于治疗的不同剂量。而同样的药还有两份,分别写了队友和女佣的名字。

“在新加坡,当我的娃和我的妈都得了流感......”

再看给某娃的药,同样是奥司他韦,由于是给儿童的,虽是用于治疗,剂量反而只有30mg。除了流感特效药,医生还给她开了退烧药布洛芬和化痰药。

“在新加坡,当我的娃和我的妈都得了流感......”

“在新加坡,当我的娃和我的妈都得了流感......”

这里提一句,我们家里有储备新加坡人喜闻乐见的退烧药panadol(扑热息敏),但对于38.5度以上的高烧,扑热息敏的效果不如布洛芬,这一次也在某娃身上也得到了验证。去诊所那天上午她服用了扑热息敏,一开始还能压得住,而下午随着病情加重,完全压不住高烧。到诊所的时候已经测出39.5度高烧。

晚上,服用特效药和退烧药后,某娃的症状得到控制,烧退了,但没精神、没胃口。总算晚上睡得还行,第二天继续在家躺着。医生给开了5天病假。

某娃说,流感还是比普通感冒难受多了,主要是头痛,一会儿冷一会热,发烧也发得高,还反反复复,必须要靠红药片(布洛芬)压下去。

从第三天起,某娃的症状明显改善,人精神了,发烧时间也变短了,温度在38度左右。不得不说,流感特效药的效果还是杠杠滴。

我、队友和女佣也都按照医嘱服用了预防药,都没有症状。到了第四天,某娃已经好了大半,只有一点流鼻涕,她开始吵着要去学校。我说,流感毕竟有传染性,即使你感觉好了,但是病毒可能还在。你刚得病的时候不是也在抱怨同学把病传染给你吗?那你现在提前去学校是不是也可能把病毒传给其他同学?最终某娃被我说服,老老实实在家待满5天,满血复活。

某娃回去上学后,她告诉这波流感让班上一半同学都病了,老师中也有病倒的。可见流感的传染性还是很强的,要不是有了预防药,仅仅在家里做简单隔离,同一个屋檐下的家庭成员很难幸免。现在回想起来,相比新冠,我们家这次应对流感真的轻松太多了:

一是得益于充分的信息准备,在流感之前我了解到检测方式、特效药等,虽然知道有风险,但没有那种对于未知病毒的恐惧;

二是感恩新加坡家庭诊所医生的快速诊断、充足的医疗物资和细致清晰的医嘱,尤其是周到地为家庭成员配了预防药,切断了传染链。

某娃康复后,我正准备和在国内的老妈讲这次流感,结果视频另一端,我妈说她前几天也得流感了。“不过,你放心,我已经好了。”看我担忧,我妈立马安慰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