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從周一(14日)開始陸續到訪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並與越南、馬國分別簽署了數十份合作備忘錄。
分析師告訴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這些東南亞國家正向美國發出一個信號,即它們不會在關稅談判中受制於人。
馬國地緣政治諮詢公司Viewfinder Global Affairs董事總經理阿迪布(Adib Zalkapli)說:「你不會在談判桌上流著鼻血乞求降低關稅;在談判時展現實力是很重要的。因此,可以說越南和馬來西亞首先是通過細安團結來展示實力,現在則是突出與中國強有力的雙邊關係。」
中美貿易戰之際 習近平開展東南亞之行習近平的東南亞之行正值中美兩國展開貿易戰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明確將中國排除在他給予其他國家的90天對等關稅寬限期之外。東協十國經濟部長早前也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不會針對美國關稅採取反制措施。
分析家早前表示,習近平的東南亞之行是一次時機精準、策略明確的魅力攻勢,旨在強化區域關係,同時提高中國作為可靠經濟夥伴的聲譽。
儘管如此,鑒於美國仍然是馬國和越南的重要貿易夥伴,而兩國也須應對與中國之間的海上主權爭議,因此觀察家認為,習近平此行的影響和成果是一種精心平衡的結果。
澳大利亞澳洲外交政策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東南亞項目研究員阿卜杜勒·拉赫曼(Abdul Rahman Yaacob)說:「這三個國家仍在發展中,並與中國保持密切關係,(這)對於獲得發展資源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停止了許多項目之後。儘管如此,他們將避免過度依賴中國,並將尋求擴大他們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
分析師:越南馬國均面臨平衡中美關係的「難題」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表示,若越南完全支持中方在美方關稅問題上的立場,顯然會使其與美方的談判複雜化。
「越南領導層顯然不想在習近平訪問期間或訪問後不久與其立場相左,但他們很可能會在討論關稅問題時設法安撫特朗普政府。此外,習近平訪問期間簽署的許多文件似乎都是合作備忘錄,僅表明合作意向,但不具有約束力。」
阿卜杜勒·拉赫曼則指出,與越南一樣,馬國也面臨著平衡中美關係的「難題」。
「馬來西亞與中國有領土爭議,但中國又是其主要貿易夥伴,安華政府在對華關係上表現出積極形象。但在國防方面,馬來西亞正加強其在沙巴和砂拉越面向南海的防禦能力。」
阿卜杜勒·拉赫曼稱,他很想看到兩國的聯合外交和國防對話如何發展,因為這預示著中國正在推動與馬國建立更緊密的國防關係。
「目前還難以判斷這些協議是否會影響馬來西亞與美方就關稅問題的協商,畢竟特朗普在關稅政策上立場反覆無常。」
中美貿易戰中 東協須「重新校準」至於柬埔寨方面,阿卜杜勒·拉赫曼表示,他毫不驚訝地看到,習近平的柬埔寨之行與他訪問的前兩個國家所用的言辭相似,並也簽署了大量協議。
但他指出,由於擔心洪馬內政府可能會向美國靠攏,中國已從去年1月起停止批准向柬埔寨提供新貸款。
他說:「習近平此行或意在強化,中國是個可靠安全與經濟夥伴的信息。」
莊嘉穎則指出,鑒於中柬關係緊密,柬方此次接待習近平的禮遇和輿論基調可能會被放大。
「但問題在於,鑒於美國當前局勢不確定,以及中美關係高度緊張,沒人能確定柬埔寨是否能,又或能如何有效調整對美中關係的平衡。」
分析師表示,整體而言,接待習近平的國家所發表的聲明是相對謹慎的。
全球風險諮詢公司Control Risks駐新加坡辦公室主管Harrison Cheng在CNA電視節目中說:「它們顯然不想激怒美國,因為這些國家都展現出願意通過談判,解決最終關稅問題的傾向。但與此同時,它們也想向美國展示他們是有其他選項的,還有其他區域夥伴可以依靠,儘管這些夥伴的支持可能不是立即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阿迪布強調,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國家在選邊站隊或變得親中。
儘管如此,莊嘉穎告誡,在東協作為中美經濟關係的中間人受益多年後,如今必須「重新校準」自身戰略。
「當基本格局發生改變,堅持舊有立場可能帶來損失,其中一些可能相當嚴重。東協和其成員國現在正面臨這一風險。它們最終可能要尋找除美中之外的其他合作與經濟增長選項,否則就會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的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那樣走向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