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這三名候補人選包括30歲的職總青年領袖蔡佩雲,以及尚未在媒體曝光的42歲律師Ahmad Firdaus Daud和40歲的餐飲集團The Black Hole Group聯合創始人兼前執行長Mustaffa Kamal。
Ahmad Firdaus Daud和 Mustaffa Kamal在答覆詢問時證實他們是人民行動黨黨員,並且已做好準備在提名日時代表行動黨參選。截至4月17日,選舉局官網每日更新的潛在候選人名單顯示,蔡佩雲和Ahmad Firdaus Daud已在名單上。
Ahmad Firdaus Daud於2016年入黨,現為IT服務公司Avaya東南亞、韓國及中國區高級法律顧問兼法務主管。他說:「若總理決定在提名日派我上陣,我已做好準備。但現階段,我全力支持已獲部署參選的同僚。」
Mustaffa Kamal則是在2024年底加入人民行動黨,並且曾在多個社區協助接見選民活動。他說,雖然要等到提名日才能證實自己是否會參選,但相信黨最終派出的團隊「不僅能力出眾,更重要的是懷有服務選民的心」。
他也表示,如同運動團體一樣,重點不在於個別成員,而是要組建一隻可以帶領新加坡前進、最符合新加坡利益的團隊。
「這是我的動力所在。無論以何種形式——無論是作為輔助角色,還是作為本次或未來選舉的候選人——只要能以任何方式為國效力,我都會倍感榮幸。我相信許多人也有同樣的信念。」
政治觀察家:保留後備人選實屬常態政治觀察家表示,因選舉布局在最後一刻仍有可能出現變化,各政黨在提名日前保留後備人選實屬常態。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張家綺博士說,以行動黨的規模而言,擁有超額備選候選人並不令人意外。要確定97個國會議席的候選人陣容,需要考慮諸多變動因素,」
行動黨前議員殷吉星則透露,行動黨通常會預備多名後備人選,甚至可能在最後一刻調整團隊配置。「提名日前充滿變數,行動黨勢必力求全額提名,因此設置備選機制實屬平常。」
但是,他認為在提名日前公開後備人選名單並非明智策略。
Solaris Strategies國際事務高級分析師穆斯塔法博士(Mustafa Izzuddin)指出,儘管Ahmad Firdaus Daud和 Mustaffa Kamal從理論上仍有可能參選,但因為需要馬來族候選人的集選區團隊已基本完成組建,他們出征的機會「相當渺茫」。
更多相關報道,請瀏覽《大選2025》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