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生活费、就业前景、政治多元,预料将成为这届大选的课题。受访政治观察家表示,政党要在生活费问题上回应选民的诉求,关键在于是否有可行政见,而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也将左右选民的决定。
物价连续上涨,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分析师指出,尽管政府推出多项援助措施帮助国人应对,但选民期待见到政党提出更有效的长期解决方案。
新加坡管理大学杨邦孝法学院副教授陈庆文说:“有些选民认为任何政党想要赢得选票,必须提出一贯和可行的方案来应对国内通货膨胀。这个很重要。这包括商业大楼的租金。因为如果这持续一段时间,问题是我们有足够的公共资源吗?”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研究员张家绮博士则表示:“可能人们会担心在这个援助停止之后,接下来他们如何应付,然后就再来是那些可能比较长期的一些计划,这些计划其实要看到成效是需要一点时间的,也许在这个阶段还是没有完全看到政策的一些结果。”
分析师也说工资是否能应付上涨的生活开销,是问题的症结之一。年轻选民更关心就业前景、住房等课题,年长人士则关注与退休有关的课题。学者指出工作和收入较为稳定的国人,可能想要在国会上听到更多元的声音。
张家绮博士说:“比较不会被这个关税战受到影响的话,他们也许会持有比较观望的态度,或者会觉得我们现在在这样一个比较不稳定的局面,我们可能需要更多不同的声音,更多不同的意见才能会有更好的应对策略。”
至于中间选民,学者认为当中一些人或对特定议题更为关注,比如移民课题或中东局势等,但整体诉求与大部分人相同。
陈庆文副教授说:“他们准备持开放心态,他们不仅想了解每个政党对他们关心的议题所持有的立场,也想进一步了解候选人。他们当中的有些人会关注各政党的竞选活动,看这些竞选活动是否以公平的方式进行。”
更多相关报道,请浏览《大选2025》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