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一直到27岁我都单身,没有倾诉的朋友,同事之间也非常冷漠,十年之中我一直在和孤独作斗争,甚至和严重的抑郁和焦虑作斗争。
到底崩溃了多少次,我自己都数不清了!
图源:reddit
很多成年后不得不离开家庭的单身人士们都在忍耐。
要么找到一个伴侣结婚后共同申请HDB,要么就只有忍耐到35岁然后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我已经放弃约会,只想等到35岁,这样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住处。
几年前在我找房子租的时候,我的房产中介在得知我是本地人的时候,很刻薄地评论‘哇,这么年轻就没家人啦?
图源:reddit@lightstitches
孤独,在新加坡社会中你会更感孤独
这位男子在倾诉中表达了自己的孤独,虽然有伴侣却不能住在一起,虽有家人却不能倾诉,虽有同事却仍然感觉疏远的孤独感……
根据Talking Point的1000多份调查回复中发现,21-35岁之间的年轻人有60%都认为自己很孤独,约有15%还表示在有重要的事情时候,根本无人倾诉。
图源:Todayonline
根据政策研究所IPS的一项关于孤独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新加坡中21-34岁的受访者最为孤独,得分达到了5.53!
而50-64岁的受访者反而感受孤独得分最低,为5.03。
在21-34岁人群中,单身人士明显比有伴侣的人士孤独感得分更高。
示意图
疫情或许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人与人之间隔离的期间形成了社交惰性,即便走出疫情之后,也对年轻人的生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孤独感,是萦绕当下年轻人的恶魔,这其中不少人甚至在和抑郁症做艰苦的斗争。
我今年32岁,只有5000新币的存款。我拚命想要找一份工作,感觉自己远远落后那些过去8年持续有稳定共工作的同龄人!
我几乎每天都在申请,但一无所获。而且新加坡的东西真的太昂贵了。除此之外,我还在和抑郁症做斗争。
我感觉自己处于人生的低谷,感觉走不出来,谁能帮帮我?
图源:reddit
孤独正逐步成为新加坡年轻人的噩梦。
如果他们离开了家庭、没有自己的伴侣、而存款相对窘迫的时候,就更容易产生这样的情绪。
我也经历过孤独,我的储蓄一度比你少很多,还因为公司的糟糕管理制度而缩水。
当时我32岁,后来又爆发了疫情。之后我还被临床诊断为抑郁症,我感觉当时我都快要死了!
图源:reddit
他们在本该人生过渡的阶段,或是职场向上发展、或是寻找另一半、或是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的时期,因疫情被打乱,从而持续性地造成了他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
新加坡的微型家庭社会加剧了孤独
新加坡虽然是倡导传统家庭的社会,但是家族却越来越微型,这让小家庭中的矛盾激化后,几乎没有其他寻求解决的办法。
年轻人和父母不合之后选择搬出来居住,当原生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很难有表兄表姐堂兄堂姐亲戚朋友的支持和倾诉。
新加坡组屋走廊
而更多的年轻人,正在“家庭”和“独身”的观念中摇摆。
传统的观念让他们本能地认为人生应该寻找另一半结婚生子,可作为新时代的一代,他们又认为不需要结婚生子一样可以过一辈子。
这让他们在“家庭责任”、“找另一半好难”、“找个人结婚买房”等各种各样的现实矛盾之中不断彷徨,更无法应对“孤独”这个难题。
这就是当我们为了结婚而结婚的时候,只看重了对方的物质利益,而不考虑生活中的无形默契时候,会发生的情况。
也是当现在人用极其不具体的特质来筛选约会对象时,我会感到无比恼火的原因。
图源:reddit
不过显然新加坡也已经逐步意识到,这一带的年轻人的生活环境远比20年前更加艰难,他们面临着生活成本上涨、和原生家庭摩擦不断、难以找到另一半、孤独、职场、薪酬发展的诸多困境。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