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丹星表示,工人黨不參與其他政黨避開多角戰的商議。(早報網圖)
(新加坡訊)大選多個選區料出現多角戰,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表明,工人黨不參與其他政黨就避開多角戰的商議。
畢丹星昨日在新人介紹會上答覆《聯合早報》提問時說,多角戰會在一個開放的選舉體系中出現,有人會為此組織避開多角戰的會議,「但工人黨不會參加這些商議」。
綜合媒體報道,截至4月14日,有至少14個選區——包括6個集選區和8個單選區可能出現三角戰。
自1991年以來的全國大選,新加坡僅出現14場多角戰,而集選區少有出現多角戰,自集選區制度實行37年來僅發生過2次,分別是1992年馬林百列補選和2020年白沙—榜鵝集選區。
畢丹星:工人黨候選人若都當選 即是強有力委託
工人黨在上屆大選中,除了保住阿裕尼集選區和後港區,也贏得新劃分出來的盛港集選區,是自1988年集選區制度實行以來,首次有反對黨拿下兩個集選區。
針對工人黨如何定義「強有力的委託」,畢丹星回應說,若工人黨派出的所有候選人都當選,那就是選民給予的強力委託。
「但本屆大選是一場硬戰,我們的對手擁有極其豐富的資源。我們必須非常努力,爭取每個選民手中的每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