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供应链重构的新挑战,新加坡政府正通过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和强化企业支持等举措,积极打造更具韧性的经济体系。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近日表示,新加坡将把握危机中的机遇,在变局中开创新局。
01 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与机遇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旨在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然而,从全球供应链管理的视角来看,这一政策不仅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反而可能加速全球供应链的重新洗牌和区域多元化。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与其集体迁回一个高成本、缺乏产业生态、高不确定性的美国市场,不如在其他新兴市场分散布局,以分散贸易战风险。
短期影响:消费者买单,美企承压
短期来看,关税的负面影响将直接体现在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成本上。尽管特朗普声称关税将由外国出口商承担,但根据供应链运作的基本原理,关税成本最终将由消费者和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共同负担。
美国国会多名议员在4月初致信商务部长,警告关税将抬高育儿必需品的价格,显著加重美国家庭的负担。
中长期分析:制造业回流难现
从中长期来看,高关税政策也无法真正实现制造业回流美国。过去几十年,大批劳动密集型和中低端制造业从美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这些产业在美国本土已凋零或空心化。
供应链整体迁移需要商业环境稳定、政策连贯可预期,而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政策上的反复无常,加剧了不确定性,削弱了美国对供应链整体迁移的吸引力。
美国本土产业生态缺失,政策的反复无常更让企业望而却步,这反而加速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新洗牌和区域多元化,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将成为制造业产能转移的重要目的地。
02 新加坡的应对策略
面对全球供应链的变革,新加坡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颜金勇指出,美国是新加坡和东南亚最大的投资来源地,美国吸引生产回流和在岸生产将影响新加坡招商引资的能力。
为此,新加坡政府将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在三个方面开展合作:
1. 扩大贸易伙伴关系: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新加坡将拓展其国际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2. 结成新的联盟:新加坡将与其他国家结成新的联盟,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
3. 改革世界贸易组织(WTO):新加坡将积极参与WTO的改革,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现代化和强化。
新加坡经济韧性小组的行动
由颜金勇领导的新加坡经济韧性小组于4月16日举行第一次会议,并宣布成立三个工作小组,从信息共享、短期援助以及长期战略规划,协助本地企业和员工,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工作小组将在未来几周内与企业和员工接触,提供必要的支持。
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应对
在闭门对话会上,锦利集团(Ghim Li Group)执行长颜珮玲表示,集团正在考虑将部分生产转她强调,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开拓更多元的市场、产品和服务。
尽管面临客户要求延长付款期限等资金压力,但集团正审慎考虑将部分生产转移到其他市场,例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并计划通过开发高端产品、采用自动化生产等方式,应对新加坡土地和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
她强调,企业虽不必仓促决策,但需积极思考开拓多元市场、产品和服务 。
星展集团总裁陈淑珊则从宏观角度指出,尽管亚洲在关税问题上首当其冲,但亚洲区域贸易活力强劲,20 个增长最快的贸易通道中亚洲占据 13 个,60% 的贸易在区域伙伴间展开。
她认为,企业应从更高战略角度思考新的世界秩序,既要关注收益优化,更要了解地缘政治,保持灵活与弹性,积极寻找新的供应链和市场,这一观点为新加坡企业在复杂国际形势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然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但新加坡凭借政府的积极作为、企业的灵活应对以及区域贸易的独特优势,正在化挑战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