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雨果古琴CD
香港雨果(Hugo)公司出品的每一张CD,都值得收藏,尤其是民乐CD,更尤其是民乐里的古琴CD。雨果的老板易有伍先生是新加坡人,1977年移居香港。老易在唱片界,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捧红多少人呀!民间很多老琴家、老乐手,在雨果录了一张CD,一夜之间身价声望皆涨。
有关资料这样写:“1986年,易有伍先生创建了雨果录音制作公司,他先前走过的路仿佛都是在为雨果作准备。他是一位民乐高手(曾是1977年香港中乐团建团时的高胡、二胡演奏员),又是一位小提琴八级特优文凭和英国圣三一音乐学院大提琴演奏文凭的获得者。”
有老易这号人物,是新加坡的骄傲。不过,这个骄傲有点尴尬,老易似乎常年住在新加坡之外,就如蔡澜和迈克。
我购买的第一张雨果C是《姚门琴韵》,上海姚家父子三人的合集,之后,陆陆续续购了六七张雨果碟,都是古琴。但我印象中,雨果至今没有出过管平湖、查阜西两位大师的专辑,甚憾!(自注:这篇文章写于2007年,后来是否出过此两人的CD,不得而知。)
2006年,金陵郭平出了一本书《古琴丛谈》,颇得好评。郭平是写小说的,也写诗,又是研究魏晋文学的,此君懂琴呀!很多人弹了一辈子琴,但未必懂,就如同有些夫妻,睡了一辈子,还是不懂对方,真是白睡了。郭平的古琴老师是南京的成公亮,算得上大师。雨果也出了一张成公亮的CD,1987年面市。其中,《忆故人》一曲,成公亮弹得极幽深婉转,长滑音的时候,于连绵紧密中见强弱虚实之变化,最是撩人。我高兴的时候、难过的时候,都不敢听他的《忆故人》,受不了这般“刺激”。成公亮还有一个弟子,叫鲁羊,也是写小说的,他和郭平是朋友,郭平第一次去成老师家,就是鲁羊带去的。南京这地方真是卧虎藏龙,别认为鲁羊郭平没有韩东朱文名气大,就忽视他俩,想想吧,他俩一个“长滑音”就会把你滑倒迷颠。最近鲁羊出了一本长篇小说《鸣指》,不妨找来看看。鸣指,不是现在街头少年“打响指”,是古代高僧的弹指,那是一种“法语”。
近几年,雨果很少出古琴CD了,最近的一张可能是2006出品的《梅庵琴韵》,收录梅庵派三位琴家徐立孙、陈心园、朱惜辰演奏的琴曲共十五首。三位都是南通人,南通是继南京之后梅庵琴派最主要的活动点,这与徐立孙任教南通(通州)师范和南通中学有关,他培养了很多南通弟子,包括陈心园、朱惜辰。所以,南通这地方也是有底气的。顺便说一下,辛丰年先生也是南通人,其子严锋当然也是南通人。
这张CD,朱惜辰的四首曲子最合吾意,和老师比,有后来居上之势。可惜此君1958,在反右运动中投水而亡,只活了34岁。看照片,他身着中山装,却有着长衫大褂的古韵,或许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不过这种暗示性的错觉,往往错得有理。他的神情,郁郁茫茫,郁郁茫茫的人碰上了轰轰烈烈的大时代,他受不了。
雨果的古琴CD出了总有二三十张,除了录音绝佳,外包装也古朴雅致,我是宁可花近十倍的钱买雨果CD,也不愿买粗制滥造的古琴CD。也许,上海中唱1994年出品的“老八张”是个例外。所谓老八张,就是《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一套八张CD,极珍贵。
前几年老易折腾出一个新技术,所谓LPCD,说白了,就是企图CD能播放出LP(黑胶唱片)的效果。我不信这个“邪”。LP就是LP,CD就是CD,就如同螃蟹就是螃蟹,鸡蛋就是鸡蛋。LPCD顶多算个用鸡蛋做成的“赛螃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