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老易與香港雨果

12小时前

香港雨果古琴CD

香港雨果(Hugo)公司出品的每一張CD,都值得收藏,尤其是民樂CD,更尤其是民樂里的古琴CD。雨果的老闆易有伍先生是新加坡人,1977年移居香港。老易在唱片界,是個響噹噹的人物,他捧紅多少人呀!民間很多老琴家、老樂手,在雨果錄了一張CD,一夜之間身價聲望皆漲。

有關資料這樣寫:「1986年,易有伍先生創建了雨果錄音製作公司,他先前走過的路仿佛都是在為雨果作準備。他是一位民樂高手(曾是1977年香港中樂團建團時的高胡、二胡演奏員),又是一位小提琴八級特優文憑和英國聖三一音樂學院大提琴演奏文憑的獲得者。」

有老易這號人物,是新加坡的驕傲。不過,這個驕傲有點尷尬,老易似乎常年住在新加坡之外,就如蔡瀾和邁克。

我購買的第一張雨果C是《姚門琴韻》,上海姚家父子三人的合集,之後,陸陸續續購了六七張雨果碟,都是古琴。但我印象中,雨果至今沒有出過管平湖、查阜西兩位大師的專輯,甚憾!(自註:這篇文章寫於2007年,後來是否出過此兩人的CD,不得而知。)

2006年,金陵郭平出了一本書《古琴叢談》,頗得好評。郭平是寫小說的,也寫詩,又是研究魏晉文學的,此君懂琴呀!很多人彈了一輩子琴,但未必懂,就如同有些夫妻,睡了一輩子,還是不懂對方,真是白睡了。郭平的古琴老師是南京的成公亮,算得上大師。雨果也出了一張成公亮的CD,1987年面市。其中,《憶故人》一曲,成公亮彈得極幽深婉轉,長滑音的時候,於連綿緊密中見強弱虛實之變化,最是撩人。我高興的時候、難過的時候,都不敢聽他的《憶故人》,受不了這般「刺激」。成公亮還有一個弟子,叫魯羊,也是寫小說的,他和郭平是朋友,郭平第一次去成老師家,就是魯羊帶去的。南京這地方真是臥虎藏龍,別認為魯羊郭平沒有韓東朱文名氣大,就忽視他倆,想想吧,他倆一個「長滑音」就會把你滑倒迷顛。最近魯羊出了一本長篇小說《鳴指》,不妨找來看看。鳴指,不是現在街頭少年「打響指」,是古代高僧的彈指,那是一種「法語」。

近幾年,雨果很少出古琴CD了,最近的一張可能是2006出品的《梅庵琴韻》,收錄梅庵派三位琴家徐立孫、陳心園、朱惜辰演奏的琴曲共十五首。三位都是南通人,南通是繼南京之後梅庵琴派最主要的活動點,這與徐立孫任教南通(通州)師範和南通中學有關,他培養了很多南通弟子,包括陳心園、朱惜辰。所以,南通這地方也是有底氣的。順便說一下,辛豐年先生也是南通人,其子嚴鋒當然也是南通人。

這張CD,朱惜辰的四首曲子最合吾意,和老師比,有後來居上之勢。可惜此君1958,在反右運動中投水而亡,只活了34歲。看照片,他身著中山裝,卻有著長衫大褂的古韻,或許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錯覺,不過這種暗示性的錯覺,往往錯得有理。他的神情,鬱郁茫茫,鬱郁茫茫的人碰上了轟轟烈烈的大時代,他受不了。

雨果的古琴CD出了總有二三十張,除了錄音絕佳,外包裝也古樸雅致,我是寧可花近十倍的錢買雨果CD,也不願買粗製濫造的古琴CD。也許,上海中唱1994年出品的「老八張」是個例外。所謂老八張,就是《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一套八張CD,極珍貴。

前幾年老易折騰出一個新技術,所謂LPCD,說白了,就是企圖CD能播放出LP(黑膠唱片)的效果。我不信這個「邪」。LP就是LP,CD就是CD,就如同螃蟹就是螃蟹,雞蛋就是雞蛋。LPCD頂多算個用雞蛋做成的「賽螃蟹」吧。


相关文章

  • 「我要一輩子養你!」新加坡男子因為這句話,每月需給前妻6000新!
  • 今年!新加坡新增7條直飛航線!中國、韓國、印尼、越南等地都有
  • 人在海外度假還能投票嗎?新加坡不投會被罰款?一篇說清!
  • 孤獨、租房、無存款、單身狗,他們才是新加坡過得最掙扎的一群人
  • 新加坡半西式半傳統咖啡店:Courtyard Cafe
  • 新加坡擁有多元文化和綠色體驗,適合年輕人城市漫步
  • 今年!新加坡新增7條直飛航線!中國、韓國、印尼、越南等地都有
  • 新加坡老易與香港雨果
  • 新加坡超便宜的10款預製菜!每月省下一半伙食費!還有誰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