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美國關稅衝擊下,馬來西亞基準股指較之去年進一步下跌。但馬來西亞令吉在過去12個月中升值超過5%。
這帶動馬來西亞前50位富豪的財富綜合增至900億美元!
根據2025年福布斯馬來西亞富豪榜,現年101歲的東南亞商界傳奇人物郭鶴年目前的身價為114億美元(約150億新幣、830億人民幣),較之去年略有下降,但大馬首富的寶座依舊坐的穩穩噹噹!
但他至今仍未找到可以接班的人。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
從一家南洋瀕臨破產的米店
開始做大做強!
1923年,郭鶴年在福州倉山區出生,他的父親郭欽鑒早年下南洋,在大馬柔佛州開了一家「東升米店」。
日軍侵華的那段時期,郭氏米店因為拒絕向日軍提供糧食險遭滅門。當時才13歲的郭鶴年隨母親鄭格如躲進了山林里,靠挖野菜維生。
那時他在新山接受英式教育,後來入讀新加坡萊佛士學院與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成為了同窗,這奠定了他中西兼通的視野。
1945年,他奔赴倫敦學習期貨交易,擔任稻米交易員,在糖業交易所目睹了西方資本是如何操控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積累了寶貴的國際貿易經驗。
這在他心中激起了一個念頭!「亞洲人不能永遠當原料的奴隸」
1947年,父親病逝,家裡的米店因為兄弟內鬥面臨分崩離析…
他回歸家族企業工作,決定用母親資助的3萬令吉聯合兄弟們重組公司,更名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當時正值大馬戰後重建,他靠著建材貿易在2年內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回國後專心做糖廠
成為亞洲糖王!
後來他關閉了米店,將所有的資金全部投到了煉糖業。1959年,他與日本合作夥伴共同成立了馬來亞製糖公司,大馬第一家本土糖廠就此誕生!
他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從偏遠種植園霹靂州承包了2萬英畝甘蔗園,承諾長期以保底價收購,贏得了種植戶們的信任,確保了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及成本控制。
同時還積極拓展銷售網絡,形成了從原料採購、加工再到銷售的一體化經營模式。
後來在1963年時進行了一場豪賭,抵押全部身家購入巴西原糖,在倫敦期貨市場建立多頭倉位,2年後糖價突破歷史高點時,他成功掌控8成東南亞糖市,建立了從印尼甘蔗園到香港精鍊廠的垂直商業鏈路,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糖生產商之一,得到了「亞洲糖王」的稱號!
一封來自北京的密函
讓他踏上采糖救國之路!
1973年時,中國陷入糖荒,外匯儲備僅剩7000萬美元,郭鶴年得知這個消息後,毅然決定冒險接下30萬噸秘密購糖任務。
如果這個消息走漏,國際糖價將會暴漲25%,中國財政極有可能會崩潰!
為此,他精心布局,明面上奔赴日內瓦參加糖業會議,吸引眾人目光;暗地裡,派出團隊奔赴巴西瘋狂掃貨,這一招「聲東擊西」巧妙地避開了國際炒家們的圍追堵截,最終以低價完成了交易!
此外他還通過期貨套利為中國賺到了500萬美元,相當於當時中國外匯儲備的7%,他自己則分文未取!
這一次「國家任務」,成為了他商業發展上的重要轉折點,在改革開放後他成為了最早投資內地的華商!
2008年爆發「大豆危機」,郭鶴年做空芝加哥期貨,用棕櫚油代替大豆油,當年凈利潤逆勢增長18%。讓他成功登上大馬首富的寶座!
郭鶴年經商遵循三條鐵律:只做必需品、用全球規則賺本土的錢、備用資金充足。
這些策略讓他穿越5次經濟危機,連續26年蟬聯馬來西亞首富。
千億帝國苦於沒有合適繼承人
陷傳承困境…
人生如此輝煌的他目前正面臨著沒有繼承人的困局…
郭氏家族中僅有3人依靠著一定的成績進入家族管理層,但均未涉足家族的核心業務,因此集團至今未能出現獨當一面的「主心骨」。
為了選出繼承人,開始從四方面著手: